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凤庆新华乡: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来源:凤庆县新华乡      作者:新华乡字光明     时间:2023-05-12     点击率:

芦笙舞、纺织技艺、做斋、射弩、沃沱罗酒……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沉淀着一代代苗族同胞的生活经验,镌刻着苗族的文化烙印,构成了新华乡苗族群众共同的乡愁记忆。

A6639

立夏刚过,极具代表性的《苗族芦笙舞》汇聚在紫微希望小学的校园内,操场上,芦笙声阵阵、脚步声铿锵,学生们身穿苗族服装,手拿芦笙,跟随传承人王思云,演绎着一段段粗犷又古朴的芦笙舞。

86EB9

“我是苗族娃娃,从小就接触芦笙舞,刚刚王老师教的舞蹈,我以前就会,今天主要学芦笙的吹法”苗族小学生王擎宇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新华乡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在积极组织申报项目的同时,把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瑰宝,特别是优秀的部分非遗项目引进了校园,陆续培养出一批热爱非遗、掌握非遗的小学生,通过校园浸润,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创新性。

692BF

“苗族学生对芦笙舞都很感兴趣,学校、家长都很支持,作为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人,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是我应尽之责,非遗技艺的传承需要时间和耐力,从小抓兴趣培养是推进非遗传承很重要的条件,今后我也会多思考,让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厚实”王思云语重心长的感慨道。

670B8

非遗传承,既要代代守护,也需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传统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又要让非遗项目走进课堂,通过互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让非遗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王思云家亦是如此,他既是非遗的传承人,也是儿子王昊楠的师傅。“我家爸爸在家里面经常和旁边啊叔研究芦笙舞,我也是从小耳濡目染,通过学习非遗,我更了解家乡文化,以后要做一个‘小小传承人’”王昊楠说。

8AAB1

非遗技艺,一端连着传统,一端接着当下。新华乡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的非遗种子,孩子们通过学习家乡非遗技艺,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真正让民族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