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草案)》听证会听证结果公告

来源: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凤庆县      作者:     时间:2020-05-06     点击率:

  《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草案)》听证报告已报经县司法局审查通过,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及《临沧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现将听证报告予以公布。

  一、听证会举行情况

  听证会于2020年4月24日下午15:00—17:30在凤庆县华源花园酒店4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主持,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听证陈述人。

  本次听证会应到听证代表20名,实到19名,其中:古树茶聚集区所在村支部书记代表1人,茶企代表5人,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2人,相关部门代表9人。旁听代表5人,法律工作者2人(听证监察人),听证陈述人1人。

  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说明听证主题,介绍听证代表、出席及受邀人员,并核对听证会参加人员身份及到场情况;

  (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宣布听证纪律、事由等事项;

  (三)听证陈述人陈述听证事项内容、依据、理由和有关背景;

  (四)听证代表质询、提问和发表意见;

  (五)听证陈述人进行答辩;

  (六)听证代表最后陈述;

  (七)主持人宣布结束会议,本次听证会所有参会人员签字。

  二、听证代表对《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上,19名听证代表对《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草案)》发表了意见建议,均表示支持和赞同,认为本次听证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听证会合法、真实、有效,实施办法的制定颁布可有效保护和规范管理县域内古茶树资源,促进古茶树资源持续利用,实现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天下茶尊.滇红凤庆”城市名片形象,助推我县古茶树保护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听证会主持人作了总结发言,认为本次听证会各方面都作了充分准备,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基本达到了本次听证会的目的。最后,参加本次听证会的听证人、听证代表、听证监察人在听证笔录中作了签名。

  经过梳理,19名听证代表提出了32条意见和建议,经归纳整理,分别如下:

  (一)第三十六条“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修改为“县农业农村局指导好各事业性机构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

  (二)第四十九条 “地理标识保护”修改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修改为“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茶尊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关工作职能。

  (四)第三十九条“建立古茶树产品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需要精准。

  (五)第二十一条“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修改为“县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

  (六)第四章“锦绣茶尊”的“绣”字修改为“秀”。

  (七)县乡(镇)部门要密切配合,品牌打造、选优产品。

  (八)茶尊保护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

  (九)古茶树界定要用地理标志。

  (十)古茶树采摘要合理采摘、保护性开发,尽量保持原生状态。

  (十一)茶尊保护区范围3平方公里过大,应以村委会为单位,采摘要审批。

  (十二)第三条 “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干径达20厘米以上”建议调整为15厘米以上增加古茶树面积。

  (十三)第三条 “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建议作调整。

  (十四)第四条 “保护范围的划定”过大,不好操作。

  (十五)第八条保护管理补偿不够具体,应进行明细补充。

  (十六)古茶树管理(病虫害、修剪等)有短板,采摘加工应具体。

  (十七)保护和产业要结合起来,建立古茶(园)档案,参考国家有机茶园管理,进行严格监管,建立有机化追溯,分散的古茶树应组织村民成立协会,申请地区商标、定量生产、成立组织、防伪商标等。

  (十八)第四十七条 每年觐拜茶尊日期应法定下来。

  (十九)野生茶树树龄没有进行界定,能否精准一点。

  (二十)第四十二条在“依法查处”后面加上“非法经营”。

  (二十一)第四十七条 “(三)负责生态修复、防治水土流失,”后面加上“预防地质灾害,”。

  (二十二)第二十五条“对在附近区域内进行的建设项目”修改为“对在附近区域内进行的拟建设项目”。

  (二十三)第十三条在“认定一批”后面加上“、保护一批”。

  (二十四)第二十八条县(区)划去(区),整体注重标点符号。

  (二十五)第五条应明确一下镇、村、组,以村委会为主,县乡(镇)加强监管,以村为主要职责,制定好村规民约,如何加大村委会古茶树保护开发。

  (二十六)第十九条应合理布局,一些影响古茶树生长的其他树木应移除。

  (二十七)第二十二条“同时不得以企业和个人名义挂(立)牌,”改为企业可以挂牌。

  (二十八)第四十二条 加工生产市场相当混乱,监管有困难,接下来要考虑如何监管、加强管理。

  (二十九)古茶树、古茶园未来种质资源培育和繁育,保护好种质资源、稀有品种繁育。

  (三十)保护与管理开发要合理留植,做好留养与不留养,突出效益,如何管、如何保护应按村规民约来约束。

  (三十一)第三条“人工栽培型古茶树50株以上,相对集中分布。”改为“集中分布人工栽培型古茶树50株以上;”。

  (三十二)建议成立凤庆县古茶树、野生茶树保护基金,古茶树、野生茶树利用经营所得和捐赠所得存入保护基金,县财政每年将古茶树、野生茶树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听证会评议情况及结论

  针对听证代表提出的32条意见和建议,《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对以下意见建议予以采纳

  1.第三十六条“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修改为“县农业农村局指导好各事业性机构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

  2.第四十九条 “地理标识保护”修改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修改为“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第二十一条“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修改为“县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

  4.第八条保护管理补偿不够具体,应进行明细补充。

  5.第四十二条在“依法查处”后面加上“非法经营”。

  6.第四十七条 “(三)负责生态修复、防治水土流失,”后面加上“预防地质灾害,”。

  7.第二十五条“对在附近区域内进行的建设项目”修改为“对在附近区域内进行的拟建设项目”。

  8.第十三条在“认定一批”后面加上“、保护一批”。

  9.第二十八条县(区)划去(区),整体注重标点符号。

  10第三条“人工栽培型古茶树50株以上,相对集中分布。”改为“相对集中分布人工栽培型古茶树50株以上”。

  (二)对以下意见建议不予采纳

  1.“茶尊管理机构是具备相关工作职能”。

  不予采纳的理由:已在《实施办法(草案)》中的第48条中已明确相关责任部门的工作职能和职责。

  2.第三十九条“建立古茶树产品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需要精准。

  不予采纳的理由:《实施办法(草案)》与《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表述一致。

  3.第四章“锦绣茶尊”的“绣”字修改为“秀”。

  不予采纳的理由:《临沧市锦绣茶尊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中采用“绣”字,但因与实际地名不符,建议提供专家论证。

  4.县乡(镇)部门要密切配合,品牌打造、选优产品。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实施办法(草案)》中第39条和40条中已作详细规定和明确。

  5.茶尊保护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实施办法(草案)》中第44条茶尊保护内容已涵盖地理标志的保护。

  6.古茶树界定要用地理标志。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本《实施办法(草案)》中第36条,明确提出:“县农业农村局应当指导好事业性机构、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等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

  7.古茶树采摘要合理采摘、保护性开发,尽量保持原生状态。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实施办法(草案)》中第20条和第21条中明确:“加强古茶树原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县茶叶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保护需要,制定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应当无偿向农户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养护技术指导,按照规范进行采摘、复壮、轮休、养护。”

  8.茶尊保护区范围3平方公里过大,应以村委会为单位,采摘要审批。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临沧市锦绣茶尊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中第3条中已明确保护区的范围为3平方公里。

  9.第三条“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干径达20厘米以上”建议作调整为15厘米以上增加古茶树面积。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条2项中已明确:“茶树基部干径达20厘米以上(含20厘米)的人工栽培的茶树”。

  10.第三条“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建议作调整。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条1项中已明确:“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

  11.第三条“保护范围的划定”过大,不好操作。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第四条已明确具体保护范围为:“集中分布的野生茶树保护范围为周边延伸500米;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范围为该茶园周边200米;单株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保护范围为周边50米。”

  12.古茶树管理(病虫害、修剪等)有短板,采摘加工应具体。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实施办法(草案)》中第10条明确:“县、乡(镇)两级抽调或聘请相关部门、相关学科人员设立古茶树资源保护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古茶树树龄界定,古茶树养护、移植、救治等危机处理及相关的仲裁咨询、决策论证、损失评估、风险评估等工作”。

  13.保护和产业要结合起来,建立古茶(园)档案,参考国家有机茶园管理,进行严格监管,建立有机化追溯,分散的古茶树应组织村民成立协会,申请地区商标、定量生产、成立组织、防伪商标等。

  不予采纳的理由:该建议在本《实施办法》(草案)中第34条明确:“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古茶树的开发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古茶树品牌打造、产品开发、文化宣传、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繁育基地及茶叶庄园建设等扶持政策。”,第36条中明确:“县农业农村局应当指导好事业性机构、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等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第39条中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建立古茶树产品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规范品牌准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第40条中已明确提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古茶树、古茶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支持企业发展品牌茶、名优特茶、深加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自有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14.第四十七条每年觐拜茶尊日期应法定下来。

  不予采纳的理由:目前我县组织觐拜的日期与临沧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红茶节一致,根据中央《节庆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举办节庆活动原则上不搞周期化,确需定期举办的,应当专项报批”。

  15.野生茶树树龄不有进行界定,能否精准一点。

  不予采纳的理由: 野生茶树属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适用于《云南珍贵树种保护条例》和《实施办法(草案)》,野生茶树都属于古茶树保护对象。

  16.第五条应明确一下镇、村、组,以村委会为主,县乡(镇)加强监管,以村为重要职责,制定好村规民约,如何加大村委会古茶树保护开发。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办法》第5条中已明确:“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古茶树所有者、经营者应当履行好古茶树、古茶园管护的主体责任和义务。村(居)民小组应当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做好本村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

  17.第十九条应合理布局,一些影响古茶树生长的其他树木应移除。

  不予采纳的理由:在《实施办法(草案)》第19条中已明确:“禁止在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范围内间作核桃、桉树等影响茶树生存、生长的树木或高秆作物;对已经种植的应当有计划的进行移除。”

  18.第二十二条“同时不得以企业和个人名义挂(立)牌,”改为企业可以挂牌。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第12条至第十八中已明确挂牌的范围、主体申报程序,及标识牌的规格等,第22条为防止古茶树挂牌混乱,应作规范挂牌,不得以企业和个人名义挂(立)牌。

  19.第四十二条 加工生产市场相当混乱,监管有困难,接下来要考虑如何监管、加强管理。

  不予采纳的理由: 《实施办法(草案)》中已明确监管责任部门。下步将根据《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草案)》等规定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综合执法,加强管理。

  20.古茶树、古茶园未来种质资源培育和繁育,保护好种质资源、稀有品种繁育。

  不予采纳的理由: 已在《实施本办(草案)》法第7条、第24条、第34条中已明确具体内容。

  21.保护与管理开发要合理留植,做好留养与不留养,突出效益,如何管、如何保护应按村规民约来约束。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实施办法(草案)》第5条中已明确。

  22.建议成立凤庆县古茶树、野生茶树保护基金,古茶树、野生茶树利用经营所得和捐赠所得存入保护基金,县财政每年将古茶树、野生茶树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不予采纳的理由: 在《实施办法(草案)》第7条中已明确规定:“县人民政府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定额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古茶树养护、抢救、复壮,保护设施的建立、维修,科研、宣传和奖励,以及开展古茶树资源数据库、档案库、产品实物库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

  若需要了解听证会其他有关情况的,请与凤庆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联系,联系人:严老师,电话18088352077(因工作需要,经本人同意手机号公开。)。

  附件:《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听证会后修改稿).doc

  《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5月6日

  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

  (听证会后修改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古茶树资源,规范古茶树的管理活动,促进古茶树资源持续利用,根据《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临沧市锦绣茶尊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的古茶树保护是指对生长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野生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所采取的保护行动和措施。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分别列入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进行保护。

  (一)原生地天然生长的茶树列入野生茶树;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入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1. 以实际种植年限为准,树龄百年以上(含100年)的人工栽培的茶树;

  2. 茶树基部干径达20厘米以上(含20厘米)的人工栽培的茶树。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入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1. 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

  2. 相对集中分布人工栽培型古茶树50株以上。

  第四条 野生茶树及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范围的划定。

  集中分布的野生茶树保护范围为周边延伸50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范围为该茶园周边200米;

  单株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保护范围为周边50米,其中,千年以上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保护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增大保护范围,并可单独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古茶树所有者、经营者应当履行好古茶树、古茶园管护的主体责任和义务。村(居)民小组应当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做好本村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应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县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负责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条例》和《实施办法》;

  (二)编制县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制定古茶树保护范围的规划,设计保护标识;

  (四)负责查处违反《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的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及各自职责,做好古茶树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定额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古茶树养护、抢救、复壮,保护设施的建立、维修,科研、宣传和奖励,以及开展古茶树资源数据库、档案库、产品实物库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

  第八条 建立完善古茶树保护管理补偿机制,对经审批同意开展《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相关活动,造成的损失由县、乡(镇)人民政府责成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补偿,补偿标准参照《条例》第四章法律责任相关条款执行。对重点古茶树采取保护措施,如:划定保护区、移出影响古茶树生产的树木、作物等造成的损失,在县人民政府设立古茶树保护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偿。

  第九条 县、乡(镇)茶叶管理机构要按照《条例》和《实施办法》赋予的职责,依法取得执法资格,完善执法机构,配备执法人员和执法设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县人民政府对涉及的机构配置、人员编制、执法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第十条 县、乡(镇)两级抽调或聘请相关部门、相关学科人员设立古茶树资源保护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古茶树树龄界定,古茶树养护、移植、救治等危机处理及相关的仲裁咨询、决策论证、损失评估、风险评估等工作。专家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具体工作由县茶叶管理机构、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统筹开展。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茶树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义务,有权阻止、检举和控告损伤、破坏古茶树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对举报属实者可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章  古茶树保护和管理

  第十二条 古茶树保护实行单株古茶树挂牌保护、古茶园立牌保护及分类分级保护。

  (一)分级分类保护分为市人民政府挂(立)牌保护和县人民政府挂(立)牌保护,涉及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挂(立)牌保护的,服从全省统一安排;

  (二)下列古茶树、古茶园列入市人民政府挂(立)牌重点保护,具体挂(立)牌工作由县茶叶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完成:

  1.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古茶园、香竹箐1号等进入市级以上认定名录的古茶树、古茶园;

  2.其他具有重大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的古茶树和古茶园。

  (三)除市人民政府挂(立)牌保护外的,其余均由县人民政府按程序完成申报认定和挂(立)牌保护。

  第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为古茶树资源普查、申报认定和挂(立)牌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保护一批”的原则,对古茶树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和认定保护。

  第十四条 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的申报认定按照以下程序开展:

  (一)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按照管理权限向县级茶叶管理机构、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初审;报县人民政府初步认定,向市级相关部门申报;

  (二)市级茶叶管理机构、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组织古茶树资源保护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并上报市人民政府;

  (三)市人民政府批准认定,并分别在凤庆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进行公告;

  (四)由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挂(立)牌保护。

  第十五条 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的申报内容按以下要求提交。

  (一)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申报认定内容包括:名称、种(品种)、拉丁学名、起源、树龄、产权人、行政分布地点、地理坐标、树高、树幅、基部干径、茶树基本情况概述、茶树结构(茶树生长环境)、特征(茶树整株、叶、花、果实、树皮等)高清图片等;

  (二)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申报认定内容包括:名称、面积、产权人、行政分布区域、四至界限及地理坐标、茶园基本情况、茶园分布示意图及茶园高清图片等。

  第十六条 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按以下方法命名。

  (一)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命名方法:县名+乡(镇)名+村名+小地名+编号+古茶树;

  (二)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命名方法:县名+乡(镇)名+村名+小地名+古茶园。

  第十七条 对已获市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的古茶树、古茶园,县茶叶管理机构(负责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负责野生茶树和野生茶园)应于认定之日3个月内完成其挂(立)牌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茶树,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保护。

  第十八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应当按以下要求统一制作和竖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标识牌。

  (一)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保护标识牌样式为蓝底白字,内容包括名称、种(品种)、树龄、树高、基围、海拔、坐标、特性、挂牌单位、挂牌时间等内容。规格:长20cm×宽15cm;

  (二)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标识牌样式为蓝底白字,内容包括名称、面积、古茶园简介、古茶园位置示意图、立牌单位、立牌时间等内容。规格:长400cm×宽250cm。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禁止在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保护范围内间作核桃、桉树等影响茶树生存、生长的树木或高秆作物;对已经种植的应当有计划的进行移除。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采取水土流失治理、周边防护林建设、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保护改善古茶树原生态环境。对重点古茶树要逐步建立完善安全护栏隔离带、电子监控系统、排灌及防洪系统筹管理保护设施。

  第二十一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保护需要,制定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应当无偿向农户提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养护技术指导,按照规范进行采摘、复壮、轮休、养护。县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应当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茶树资源,禁止移植、采伐、开发利用。

  第二十二条 租赁、承包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的企业和个人, 应当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县茶叶管理机构登记备案,作出科学管护、采摘的承诺,同时不得以企业和个人名义挂(立)牌,古茶树所有者有责任、有义务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古茶树生长状况监测、预警制度,每年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检查,对生长异常的及时组织救治,必要时采取抢救性移植。

  第二十四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应当建设古茶树资源数据库、档案库、产品实物库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收集、保存全县古茶树资源,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具体建设工作和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县茶叶管理机构负责,所需经费逐年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古茶树分布情况,对古茶树集中区域制定和实施控制性规划。对在保护范围内影响古茶树生长环境的居住户、加工厂和其他建筑物逐步迁出;对在附近区域内进行的拟建设项目,严格审批。

  第二十六条 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古茶树保护设施建设需要外,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新修建(构)筑物一律不再审批。

  第二十七条 因科研、教学、国家建设和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移植或者采伐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向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提交如下材料,经乡(镇)人民政府初步审核认定,上报县级茶叶管理机构,县级茶叶管理机构组织初审,报县人民政府审核认定:

  1.申请报告;

  2.植物采集申请表;

  3.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用于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其他用途的,提供相关项目立项批复文件、简明的相关背景资料、采集作业办法。

  (二)县人民政府将审核认定材料上报市级茶叶管理机构,市级茶叶管理机构组织审核,并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经批准移植或者采伐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的,应当严格按照申请的用途移植或者采伐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者转让。

  第二十八条 利用古茶树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须经县级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开发。申请开发项目应当向县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三)开发利用单位法人证明;

  (四)环境影响评价批复;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水土保持方案批复;

  (七)利用古茶树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协议书。

  第二十九条 对需要进入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参观考察、教学实习、拍摄影片等活动,须报经县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审核,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者材料,并提交考察、科研和拍摄人员情况说明;

  (三)野外考察、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拍摄工作方案;

  (四)证明野外考察、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拍摄影片的有效文件或者材料(如科研、考察任务下达通知书等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向国外组织和个人提供古茶树资源的组织标本和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需要采集古茶树标本或者采种的,应当报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经县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审核,并且应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采集标本及采种方案,内容包括确定采集方法、采集数量、地点以及采集工具等;

  (三)采集标本及采种的相关背景材料及用途说明。

  第三十ー条 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开展采石、取水、取土探矿、采矿等活动,对古茶树资源生长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凤庆分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时,应当征求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认真贯彻执行古茶树资源保护规定,对古茶树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取得显著成绩的;

  (三)对破坏古茶树资源的行为依法制止或检举,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有功的。

  第三十三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及林业和草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协调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凤庆分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科学技术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健康局等行政部门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

  第三章  古茶树开发利用

  第三十四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古茶树的开发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古茶树品牌打造、产品开发、文化宣传、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繁育基地及茶叶庄园建设等扶持政策。

  第三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开发古茶树特色旅游资源,将古茶树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村镇建设等结合,将古茶树的种植与茶产品的加工、营销、品饮紧密结合,引导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十六条 县农业农村局应当指导好事业性机构、农业专业合作、协会组织开展小区域名山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

  第三十七条 科技部门、涉茶机构应当在古茶树保护、品种选育、基地建管、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并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八条 县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挖掘和研究古茶树饮种历史文化;宣传部门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对古茶树饮种历史文化进行宣传。

  第三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建立古茶树产品公共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规范品牌准入、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

  第四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古茶树、古茶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支持企业发展品牌茶、名优特茶、深加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自有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茶农专业合作组织,在古茶树利用上,通过合资、合作、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协调多方利益。

  第四十二条 从事古茶树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诚信经营,杜绝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伪造产地,冒用商标、厂名等行为。县市场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的行为。

  第四章 锦绣茶尊古茶树保护

  第四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锦绣茶尊是指生长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民委员会茶王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4'53"、北纬24°35'51",树龄32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第四十四条 茶尊保护是指对茶尊整体植株(含根、茎、叶、花、种子、果实、树皮等)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以及茶尊冠名权、地理标志、种质资源、商标注册、图片、影像资料等实施保护。

  茶尊保护区。保护范围3平方公里,保护区四至为:东起大干线公路以上、南至光山河、西至小光山至五岔路山梁、北至大平掌大烟地岭岗。

  保护区核心区。以茶尊为中心,直径为200米范围,其他为缓冲区和过渡区。

  第四十五条 茶尊权属属于凤庆县人民政府,其具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古茶树资源发源地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属性。

  第四十六条 茶尊保护管理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十七条 县人民政府在茶尊保护管理中具有下列职责:

  (一)规划建设茶尊保护管理基础设施;

  (二)设立茶尊保护专家小组,定期对茶尊进行观测、会诊和评估,根据情况提出具体管护措施,为茶尊古茶树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决策提供技术咨询;

  (三)负责生态修复、预防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锦绣茶尊生长的生态环境;

  (四)有计划迁出锦绣茶尊保护区范围内影响茶尊生长环境的居住户、加工厂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五)组织开展茶尊古茶树、栽培起源、民族历史文化等科学研究,每年举行锦绣茶尊古茶树民俗觐拜活动,弘扬茶尊文化,把茶尊打造成为世界茶叶朝圣地;

  (六)依法履行有关茶尊保护管理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八条 县茶叶管理机构负责茶尊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县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气象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茶尊保护管理工作。小湾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茶尊保护核心区外的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强化保护区及周边村庄规划,严格控制审核新建建筑物,协助县级相关部门做好保护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茶尊保护区管理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提高保护区村民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行为。

  第四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茶尊管理机构从事下列活动:

  (一)统一规划种植有利于保护茶尊生长的植物,按技术规范、标准对茶尊进行管护;

  (二)开展地理标志保护,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传承茶尊历史文化;

  (四)对茶尊进行科学研究。

  第五十条 在茶尊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非法采伐、移植茶尊保护区内的林木;

  (二)擅自种植外来物种;

  (三)非法移动、采伐、毁坏茶尊;

  (四)对茶尊进行挖根、剥皮;

  (五)对茶尊进行台刈或重修剪;

  (六)靠近、攀爬和采摘茶尊树叶、花果等;

  (七)擅自使用有危害性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

  (八)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九)擅自移动、破坏茶尊保护标志及保护范围四至界限标志;

  (十)在保护区采石、挖砂、取土、探矿、采矿;

  (十一)在保护区新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十二)其他危害茶尊古茶树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因科研、教学、人工培育种植、国家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等特殊需要的,或者因特殊需要生产加工少量产品的,采集少量枝条、花果、叶片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使用的,以及外国人申请进行野外考察的,需向县茶叶管理机构提交如下材料,经茶尊保护专家小组审查,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签订《承诺书》后方可开展工作。

  (一)申请报告;

  (二)植物采集申请表;

  (三)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用于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其他用途的,提供相关项目立项批复文件、简明的相关背景资料、采集作业方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实施办法的参照《条例》第四章法律责任相关条款执行。

  第五十三条 古茶树保护管理部门,要依据《条例》和《实施办法》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对出现越权审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或者不履行保护古茶树资源职责,致使古茶树受到损害的行为,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凤庆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