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滇西绿色发展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5-06-27 10:54
作者:徐强瑜 符忠巧
信息来源:县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37
字体:【

凤庆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为主线,厚植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优势,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为边疆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34.png

(凤庆茶叶基地)

科技创新引领 构建全链发展新生态。近年来,凤庆县立足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赋能为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智力引进+平台构建”三重驱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引入外部创新要素,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集中攻克产业链关键技术瓶颈,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价值提升”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使传统农业实现从生产方式到价值维度的双重跃升。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作为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中间桥梁,解决企业有需求但找不到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有成果但找不到企业转化的问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同时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流入本地,链接了26家高校院所、引进了15个专家团队,形成了21项科技成果,其中本土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4项。凤庆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扎实开展科技下乡,选派“三区人才”“省级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才108人,针对粮食、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组建了9个产业科技服务队,深入一线,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引导企业投入科研经费超6300万元,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金字塔”式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培育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个星创天地,建设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制定核桃、茶叶生产加工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9项、地方标准4项,企业自身标准28项,有力助推精制端不断升级,推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图片35.png

(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成果展示区)

产业升级赋能 打造三链融合新格局。凤庆在核桃产业上推行“2321”发展模式,做强核桃生产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了“中国云南核桃云”和“中国云南国际核桃(坚果)现货交易中心”,推动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搭建基地、原料、加工、产品、市场、配送、消费者一体化的S2B2C/F2B2C商业平台,连接前端150个水洗果加工站、426个核桃产业合作社、核桃专业采摘公司组建的174支专业队伍和25户核桃精加工企业,实现核桃原料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商品)通过农业互联网平台供给渠道商、精深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在临沧坚果产业上,凤庆依托云南凤庆产业园区聚集优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做长临沧坚果精深加工链。培育精深加工企业7户(其中规上企业4户),建成坚果加工生产线39条,壳果年加工产能达2.28万吨。在茶产业上,凤庆稳定茶园51.6万亩(古树茶和野生茶园面积5.83万亩),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88.5亿元。成功创建48.8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原料基地,实施凤庆滇红茶优质原料核心示范基地建设30万亩。“凤庆滇红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县13户茶企110款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绿色产品基地18.05万亩、认证有机茶园8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0.71万亩、雨林联盟基地1.8万亩。凤庆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产品向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延伸,协助核桃、坚果有关企业开发20多个系列,80余款产品。招引南夏至时生商贸有限公司、田夫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工美集团等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电商直播运营,不断拓宽县内企业销售渠道。通过全产业链升级与市场渠道拓展,凤庆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凤庆持续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建设,以交易规模为基础,打造“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新模式,建成“国家生猪市场—滇西交易市场”,推动“线上+线下”交易,于2024年7月24日开市运行,截至12月底,生猪滇西市场凤庆本地注册人数2501人,交易生猪2433头,交易额549.5673万元。

图片36(1).png

(中国凤庆核桃展示交易中心)

乡村振兴示范 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凤庆围绕乡村振兴“一区一带三线”发展规划,以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带、示范环线为重点,盘活“四旁”“四地”,推广“六园共建”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建设“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绿美乡村,2021年以来共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28个。完成建设除建制村驻地以外常住户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卫生公厕46座,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88%,全县纳入农村生活污水监管183个行政村975个自然村,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93个,治理率达50.81%,自然村619个,治理率63.49%。凤庆持续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和“双绑”机制,通过订单收购、生产托管、流转土地以及吸纳脱贫户到企业务工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62家农业企业绑定1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19134户,实现双绑覆盖率达 96 %。

图片37.png

(苗族芦笙传统舞蹈《箐鸡摆尾》走进贵州“村超”赛场)

文旅融合激活 焕发文化遗产新活力。凤庆以“一区一带三线”为整体布局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带、示范片建设,按照“宜游则游”的原则分类布局“吃住行游购娱网厕”等旅游业态,充分挖掘乡愁乡韵、百年厂房、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资源,建设23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凤庆县石洞寺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凤山镇安石村和勐佑镇中和村列入第一批省级金牌旅游村名单进行公示,锦秀茶尊景区获得2023年省级绿美标杆奖补,“凤庆·鲁史古镇探秘之旅”古建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凤庆依托22个点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疗养、商务、青创、体验、候鸟五种模式推进旅居凤庆建设,《创新打造“茶疗”基地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临沧市凤庆县3200红茶文化苑医养旅居案例》入选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凤庆县非遗宣传队与中山大学凤庆滇红茶队走进贵州“村超”赛场,表演苗族芦笙传统舞蹈《箐鸡摆尾》,展示凤庆非遗特色文化。凤庆鲁史甘家大院修缮工程,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消防工程、凤庆文庙防雷工程已立项,完成茶马古道凤庆鲁史段鲁史古建筑群建设,茶马古道凤庆鲁史段太平寺、甘家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修缮补助经费支持。

图片38.png

(凤庆中和机场)

开放合作提质 构筑陆海联通新通道。凤庆积极配合做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工作,加快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软联通”和“硬联通”。凤庆强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2024年共开展招商引资推介22场次,新签约项目77个,完成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38.23亿元。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凤庆积极争取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导企业申请AEO高级认证,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凤庆核桃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健全商贸产业支持政策体系,主动承接市场在外或“两头在外”的新型轻工业落地加工,推动营盘园区规划建设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园区,实现“集货、建园、聚产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落实市委“一廊一带一片一道”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跨境电商,全县登记外贸企业39户,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凤庆通用机场于2024年5月20日正式开通大理、凤庆互飞航线,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起降航班316架次,旅客吞吐量616人次,群众外出更加方便快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