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凤庆 >> 图说凤庆 >> 正文

诗礼乡:“农文旅”融合开启乡村旅游“慢生活”

来源:凤庆视点      作者:黄建林  李丹     时间:2024-10-29     点击率:

在推进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凤庆县诗礼乡结合本土特有的古磨坊群、古传牌匾、石兰共生并以科举文化、灵秀风景、特色石板民居,重点打造“文化传承+休养观光”为主的农文旅乡村旅游模式。

图片

擦亮金字招牌打造旅游者的“诗和远方”。“中国传统村落”是诗礼乡的金字招牌片,辖区内清华村、古墨村、牌坊村、三合村、河平村先后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其中古墨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避暑小镇”、“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境内有树干苍劲、冠大叶茂的古核桃树200余株,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沿溪而上,流浪河两岸现存清嘉靖年间古墨房27间,保留完好还可使用的有4间,这些磨房群于2019年10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诗礼乡成为很多游客的诗和远方。

图片

挖掘乡土文化为乡村旅游塑形铸魂。诗礼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诗礼仍保留村民自己撰写对联的习俗,很多百姓放下锄头农具,挥毫作文,不仅字迹端正,内容更是贴切符合实际,很多奇联妙对广为传颂,成为美谈。诗礼乡查阅古籍资料,通过走访乡贤能人,收集整理流传的名联名篇,让乡贤能人成为耕读文化“活教材”。其次通过宣传引导,让民族文化与时俱进,散发独特魅力。永复小村县级芦笙制作非遗传承人熊绍良创作了一批讴歌新时代的芦笙舞曲,深受群众和民族文化爱好者的青睐。民族文化的繁荣,也让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市场。如今,熊绍良制作的芦笙远销四川、大理永平、保山耇街等地。同时,以牌坊村“四块扁”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诗书礼仪之乡的文脉故事。如今,牌坊村村民李因培家族“一门三进士两举人”仍被很多游客口口相传。这四块牌匾,佐证了诗礼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

图片

提升乡村治理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在优化软环境的同时,诗礼乡依托乡村治理,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硬件设施,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旅游。建成以玉砚塔为主体的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吃住一体的“凤来栖客栈”“古墨客栈”“古墨居”等民宿客栈,开设“流浪河茶室”“云南古墨茶”“古墨茗苑”等品茶体验店,让游客沉浸式畅游如画美景,品香茗、赏幽兰,沉浸式享受乡村“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