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庆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着力建设生态保护屏障,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进共赢。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农业稳步推进,绿色工业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16.2亿元。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自然生态、生命共同体。全面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切实规范砂石开采和水电开发,“迎春河、江北片区、澜沧江”3个生态廊道建设有力推进,小湾电站库区环境保护项目有序实施。建立清洁施工、工程影响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清洁施工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耕地保护不断加强,土地管理更加规范,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做足“生态+”文章,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该县结合县域发展特征和资源禀赋特性就地转化优势资源,壮大特色产业,限制发展“三高两低”企业,努力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包容性增长。发展生态旅游,保存文庙群、鲁史古镇、文明坊、石洞寺、红龟山文笔塔,打造安石、古墨、茶王、立宽等一批“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寨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生态靓丽村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累计发展核桃170万亩,茶叶3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8.4万亩,先后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积极创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积极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大力发展水能电力、太阳能建设,积极实施循环生产,开展绿色企业启动创建,着力形成生态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减排,工程治理减排,监督管理减排等系列减排措施,全县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水声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先后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9.2亿元,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景观城市打造和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建成森林单位46个,森林乡镇7个,森林村庄143个,创建洁净村庄452个,创建洁净庭院示范家园7000户。目前,全县183个行政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13个乡(镇)有10个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建成日处理污水1.5万立方米的凤庆县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以上;建成日处理垃圾300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运行机制建设,建成镇区生活垃圾中转站4个,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