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凤庆县紧紧抓住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闯出一条“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新路。该县红茶先后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指定为“外事礼茶”,实现品牌效应世界共享。
建立全产业链管控,夯实品牌质量基础。紧紧围绕从“茶树到茶杯”一条龙全产业链条的质量规范管控,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狠抓基地源头质量把控、生产加工质量标准和带动市场营销,不断提升滇红茶品牌核心竞争力。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古茶树挂牌保护,依托茶科院不断充实扩大茶叶种质资源库,实现对茶叶资源和茶叶基因种质的保护与培育研发。按照“龙头企业 基地(合作社、初制所) 农户”的模式,培育茶叶初制加工小龙头,构建农户管茶园、合作社统基地、初制所初加工、大企业精深加工和营销的经营格局,使茶企、小龙头、合作社、茶农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解决茶企对基地质量、数量绝对可控问题,实现茶叶初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范化。由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设立茶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并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用于茶企税收、产值目标激励、品牌建设等。实施“标准化 过程质量”管控,全面推行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健全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考核机制,实施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实现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监管。强化科技研发,依托茶科院、专家工作院站以及各大高等院校、专业科研机构,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发明专利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
“三级联动”,共创品牌。全县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三级联动”网格化质量品牌建设良好氛围。该县组建工作领导组,做到高位推动、组织到位、责任明晰、任务到人、时间倒逼;按照“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实施方案、一套配套政策”的思路,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下发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意见,对推动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建立质量安全综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十二五”以来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称号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主动承担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工作。动员社会参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建宣传口号,在显眼位置制作户外广告牌进行宣传,在上海、昆明组织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中国临沧凤庆红茶节、科考成果发布会、滇红茶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古茶树遗产保护和开发暨红茶产业发展峰会等活动,品牌效应显著提升。
产城融合,促进品牌腾飞。按照建设“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型特色园区”的思路,围绕“三区一基地”(即工业聚集区、城市开发新区、新家园建设示范区,商贸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园区按“一园两区”,即凤山洛党片区、勐佑片区进行布局,总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入园企业累计达122户,其中:茶产业类40户,规上茶叶企业14户。入园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8亿元,企业销售收入70.8亿元,实现税收4.79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工业增加值29.89亿元,吸纳就业人员3625人。园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未来5年拟培育的45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红茶产业园区、全省29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省食品工业园区之一、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传承创新,打造“文化滇红”。以说茶、艺茶、写茶、唱茶、舞茶为抓手,不断传承、创新、发扬、丰富茶文化;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茶体验为主题、以茶文化为吸引力,整合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茶企集群优势,实施“滇红小镇”特色小镇、绿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茶旅一体”打造品牌,盘活带动滇红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引茶入城,以茶文化元素为主体,实施城市茶文化打造工程,彰显滇红茶文化魅力。以绿色健康为引领,建设百公里十万亩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带,推动茶旅游发展,推进三产融合,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滇红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