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用活政策,整合资源,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念好“帮、扶、抓、推、带、考”六字诀,坚决抓好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实现2个贫困乡(镇)、1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3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42%。
众志成城合力“帮”。抓实县处级领导挂乡联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一级联一级、不脱贫不脱钩的脱贫攻坚“挂包帮”机制,做到领导带头抓帮扶,干部合力促落实,每一个乡(镇)都有领导挂联,每一个贫困乡(镇)、贫困村都有领导和单位(部门)挂包,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党组织帮困,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每一户规模以上企业都参与贫困村助贫,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交叉帮扶全覆盖、帮扶责任全覆盖。
对标补短重点“扶”。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以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通过落实贫困对象精准化、动态化管理,针对需求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一户一策,做到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确保安居房、小组路、自来水、村民活动场所、10kv以上动力电、扶贫项目覆盖、产业增收项目、新农合和养老保险九项工作100%覆盖。强化教育扶贫,近4年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对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11722人,转移就业10548人,实现就近转移就业2950人。
盯紧目标奋力“抓”。盯紧减少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抓实基础保障、产业扶贫、素质教育培训、生态扶贫、民生保障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全县共开工建设1.66万户,竣工1.49万户。启动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5个,1940户在集中安置点开工建房。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探索“企业 贫困户”“产业大户 贫困户”“帮扶干部 贫困户”的增收致富路子,培育壮大茶叶、核桃、畜牧、蔗糖、烤烟、水产、油茶、坚果等8大高原特色产业的巩固提质增效,全县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307.74万亩,人均近8亩,进一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建章立制倾力“推”。带头履行领导责任,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干部深入一线落实,各级各部门合力攻坚共同抓。完善《脱贫攻坚专项监督管理办法》,组建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采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确保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典型“带”。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双推进”机制,以343模式为着力点,即统筹规划到位、措施精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个到位”抓保障,以“党员 ”“支部 ”“农村家庭党校 ”“互联网 ”的“4 ”模式抓推动,突出驻村帮扶工作队、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乡土人才“三支队伍”聚合力,把基层党建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加强“四位一体”基层服务阵地建设,抓好贫困村组活动场所规范化。推行“党支部 理事会(合作社) 群众”模式,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建设产业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经营示范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县级电商“天之凤”服务平台功能和覆盖面,确保187个行政村电商效益提升。
压实责任严格“考”。采取挂图作战,做到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清清楚楚,按图施工、按图推进、按图督查、按图考核,运用好公开承诺、述职、末位约谈和召回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述职会议。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