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凤庆县洛党镇村民杨世群正忙着给猪准备饲料,她说:“过去,我家以种粮为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把土地都用来种植蔬菜,发展生猪养殖,走合作社养殖路子。如今以养猪、种菜为主的循环农业实现了增收,每年收入突破10万元。”
近年来,凤庆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色林果等高原特色农业,采取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贫困户模式,推进贫困村、贫困户特色产业扶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脱贫。依托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种养结合,长短结合,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形成了“核桃 魔芋 中药材 冬农开发”发展模式,发挥核桃与魔芋共生性强、少病害的优势,抓好魔芋产业发展,一手抓种芋,一手抓商品芋,实现“两手抓、双丰收”。围绕《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本地中药材保护、育苗工作,大力发展石斛、龙胆草、重楼、鸡血藤等中药材林下间套种。提高冬季农业开发覆盖率,抓好冬玉米、青早豌豆、蚕豆等小杂粮林下间套种,采取“核桃 猪 鸡 羊”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利用林下多虫、多草的生态资源,以发展油葫芦猪、乌骨鸡、无角黑山羊等本地品种为主,以健康、生态的养殖方式为手段,实现林养畜禽,畜肥育林,促进林、畜良性发展,实现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鼓励创办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农事体验园、采摘园等,让城市人“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话农家情,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引导贫困群众参与都市农业劳动,从中获得收益。
凤庆县成功创建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8.4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1.8万亩,有机水产基地10.5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3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