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农业开发,助农增收,这三个看似不相干的词汇,现如今通过农光互补项目的整合正在凤庆洛党镇大兴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突显了清洁能源效益,而且还实现了“一地多用、立体产出”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产业脱贫、生态效益上也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
凤庆县大兴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由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投资承建,投资8.7亿元,于2015 年启动,经过 2年的建设于去年4月并网发电,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共计40兆瓦光伏发电,预计三期建成完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6216万千瓦,发电销售收入达5900万元。
凤庆县爱康电力有限公司运维主管何其胜介绍,农光互补项目首先是一个多元的项目,首先给老百姓带来种植养殖一些收益,和劳动用工输出,其次公司能得到一些收益,然后对总的气候环境影响,可以减少一些二氧化碳排放,它是一个新能源项目,节能环保的项目。
能源牌是大兴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在建成之后主打的第一张牌,据项目运营负责人介绍,以发电量对标火电统计,年均将节约标准煤2.24万吨,较少二氧化碳排放20.99吨。与此同时项目主管公司通过实施该项目,还实现了碳排放权交易上市。
农业开发牌是农光互补主推的第二张牌。为实现光伏发电和农业的有机结合,项目实施方还特地引进了凤庆县康弘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利用光伏板下闲置的土地,投资70万元搞起了畜禽养殖、蔬菜、中药材种植。在养殖方面,像这样规模为1兆瓦的太阳能方阵,既可容纳2000只鸡或是200只羊的规模养殖,节省了建圈舍、饲养成本。
而在种植上,利用某些经济作物喜阴的特性,从去年起已开始逐步引入了贡菜、菊花、草决明、香橼等蔬菜和中草药的种植。
大兴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建成后占地将达1964亩,爱康集团与当地村民签了25年的土地租赁合同,每亩租金1年800元,5年后按照50元1亩逐次递增。对于当地农民来讲,除了每年租金收入外,如何弥补种植损失呢?助农增收牌又如何打呢?
在采访中,记者遇见了正在光伏发电板附近干活的中锋村村民茶会鲜,她正在和同村村民一道整理着康弘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蔬菜地,她向记者算起了自家的经济账。
洛党镇新峰村村民茶会鲜:“我们每年就是有两亩多的地,租给太阳能电站,每年就是每亩地就是800元,一年租金就是1600多元,把地租了,我们就跟他们在这里种菜、种药打工,每天每个人80元,一个月就收入2000多元,假如说天天有得和他们做的话,也是比原来种地更划算得多。”
据康弘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经理李艳飞介绍,去年公司季节性用工40人,用于农业开发的光伏发电用地不到100亩,而随着公司的加大投入和扩大种养殖规模后,有望在未来两年内提供150个常年用工岗位。与此同时,在科学规范化种植的带动下,不仅提高了项目地周边群众科学种植意识,而且还拓宽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