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凤庆县从4个方面下功夫,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一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织牢扎密民生保障网。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和能力建设,稳步发展人口计生事业,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完成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保险、救助和慈善等方面资源统筹,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网底。实施新一轮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规划,维护宗教和谐稳定。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抓好抓实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分类做好大学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流程,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适应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依据不断变化和升级的需求,调整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更加注重特定人群、特殊困难人员的精准帮扶,加强农村五保户、孤残人员救助,高度重视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年内减少贫困人口2.6万人,实现腰街、雪山、郭大寨3个贫困乡镇和2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1.3万户以上,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克期完成,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三是以建设“美丽凤庆、宜居城乡”为主题,扎实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紧紧围绕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个一批”和“七美同步”工作要求,突出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重点。凝心聚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扎实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工作。以开展“洁净凤庆”行动为主线,持续开展“七改三清”,通过完善配套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厕、村内道路、绿化亮化、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私搭乱建行为专项整治,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新村新房、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为载体,通过“易地搬迁新建、原址拆除重建、改造加固除危、保护修缮提升、进城定居、政府兜底”六个一批改造方式,着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力建设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要求,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精品村,持续实施古村落和特色乡村保护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片区民居新模式,巩固古墨、塘房等10个特色乡村建设的基础,切实推进全县美丽家园建设。2017年将创建洁净村庄100个以上,洁净庭院示范家园创建1200户以上,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工程建设13000户以上。
四是以法治思维为引领,全面推进平安凤庆法治凤庆建设。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的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法处理社会问题、管理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扎实做好平安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凤庆建设,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截至目前,凤庆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已建成义务教育校舍45万平方米、独立建制幼儿园5所、农村附属幼儿园78所,县三中建成办学,县一中晋升省一级一等完中,高、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营养改善计划被列为全国“阳光校餐”项目试点县。县、乡、村医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新增医疗卫生用房5.25万平方米、住院病床450张,全民基本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人口健康指标逐年提升。建成县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3个农村敬老院、6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次荣获云南省双拥先进县称号。覆盖城乡、保障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4.56亿元。“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全面覆盖,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滇红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非遗名录。全民科技素质逐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圆满完成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1%下降到6.42%。移民工作有效开展,完成搬迁1.69万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全县完成旧村改造252个,启动建设民居房16268户,竣工13631户;实施美丽村庄提升16个,建设美丽宜居乡村60个;实施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10个,创洁净村庄130个,完成洁净庭院示范家园创建1600户。人事、编制、统计、档案、侨务、气象、地震等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修志、文联、工商联、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