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大胆探索、真抓实干,通过机制引领、培训推动、就业保障,加快推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现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业好、高技能就好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全力做好培训“后半篇文章”。
一、机制引领增动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按照“渠道不变、投入不乱、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提技能、振乡村、育品牌、拓市场、促就业”工作思路,认真实施“13322”工程,绘就乡村人才培训新蓝图。
机制为要,乡村人才振兴快启动。成立凤庆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全县13个乡镇依托基层党建办公室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站,187个村(社区)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点,形成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联席会议+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中心、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工作站、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工作点的乡村人才振兴培训1个工作机制,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
精准为先,乡村人才培训高标准。采取户“报名”+组“排查”+村“摸底”+乡“核实”的“4+”工作模式,精准摸清培训对象底数,建立培训对象台账,精准锁定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精准设置务实管用、贴近群众的培训内容,做到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精准,确保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扎实有效推进。
实干为本,锻造人才队伍高质量。本着“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理论+实操”的课程设置,“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平台、“乡镇党委政府精准落实培训对象、培训需求+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各项目单位主动参与”的培训联盟模式,通过实施“授课教师课程设置、参训学员管理、培训绩效考核评估”3个措施,搭建乡村人才振兴培训联盟平台和培训班级微信交流平台2个平台,力争实现学员思想素质和经营理念2个突出转变提升,全面培养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今年,全县组织实施各类乡村人才振兴农民职业化证书式全脱产培训3750人,其中,到市级机构培训750人,县内培训点培训3000人。
二、培训推动强能力,提升人才素质“源头活水”
精心组织实施,通过“4571”培训管理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工匠”。
通过“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四个到位”,全力保障全县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心运转。
通过抓好“抓实党建引领、抓好课程设置、抓好教学过程、抓好学员遴选、抓好师资选聘五个环节”,科学搭建凤庆县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心管理构架。
开展“七个一”活动,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心教学生活丰富多彩,即:一次开班党课、一次升旗仪式、一次主题党日、一次文体活动、一次人居专训、一次安全教育、一次学员评优。
突出一个关键,精心组织好就业转移安置工作。通过搭建企业和求职人员互动平台,举办“培训+就业”专场招聘会,及时将就业创业信息、企业招工信息、扶持政策等推送给参训学员,促进供需对接,持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三、就业保障激活力,打造就业创业“青山绿水”
坚持以“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做实培训“后半篇文章”,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以培训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的目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要就业”变“我能择业”。按照“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工作思路,结合产业发展、市场用工等需求,通过需求调查、专场招聘、服务保障,让经过培训且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充分实现高质量就业。在精准把握用工需求和就业意向上下功夫。在每期招聘会之前,认真开展需求调查。准确摸清市场、企业的用工需求,准确摸清培训对象的就业需求,健全完善需求调查台账,精准掌握用工需求和就业意向,为扎实有效开展好招聘会做足充分准备。在培训就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帮助企业招聘优秀员工,帮助培训对象寻找心仪就业岗位为目标,明确每一期培训结束当天为组织 “培训+就业”招聘会时间,建立常态化招聘机制,举办招聘会前在新闻媒体、信息平台上公告招聘事宜,现场组织省内、外企业参加,设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业服务等咨询服务台,对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创业)指导、人才推荐、职业技能培训报名等公共就业服务,将“稳定性强,收入高”的优质岗位推送给求职者,通过搭桥引线,实现供需双赢,高质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前,举办“培训+就业”专场招聘会6期,50多家县内外企业和4家人力资源公司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接受咨询2600人次,现场解答就业咨询850人次,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65人。在“前方+后方”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完善用工、就业双向选择台账,加强对接联系,跟踪落实好招聘企业人员招用情况,求职者的就业去向,实现务工人员安心就业、暖心工作,对未被企业招聘或自己未相中心仪岗位的培训对象,进一步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建好台账,倾心尽力为各类求职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帮扶,形成“前方+后方”的服务保障体系。“外力牵引”变“内生动力”。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民证书式培训人员回乡创业,持续推动全县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最大限度激发创业人员内在活力,增强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培训实效性。强化政策帮扶。通过完善项目支持、生产指导、质量管理、对接市场等服务,让创业人员回乡创业优先享受各级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政策,为他们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有效保障。如:针对全县高校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脱贫劳动力、农村种养业户、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群体,精准发送宣传微信、短信,积极鼓励创业创新,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优先给予“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截至目前,“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发放566户,发放贷款资金10756万元,带动就业1698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36户,发放贷款资金5297万元(其中包括3户小微企业贷款750万元),带动就业756人。强化示范带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激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