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凤庆县48.8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期满通过现场检查验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确定为2023年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且核发确认证书,有效期5年。
为推动全县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基础,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底,凤庆县人民政府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48.87万亩。3年来,全县上下齐心,重点围绕“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保障、生产管理、农药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产业经营效益”七大体系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各项工作落实,成效显著。一是茶农素质大幅提高。凤庆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以来,全县共培养高标准茶园管理示范户1787户,通过示范带动,示范引领,茶农整体素质提升。同时,做到每户茶农有一名明白人,能对基地建设的标准要求清清楚楚,对投入品使用弄得明明白白,并能自觉做到按基地管理要求落实管理措施。二是基地管理更加规范。在基地管理中,凤庆县大力推行“双联双保”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措施保障基地建设。“双联”即以茶园区域划分5—10户茶园片区的茶农与茶农联合,茶农小联合体与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茶企)联合;“双保”即茶农之间相互担保,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联合保证按茶叶合作社或茶企的要求管理茶园,保障茶叶原料安全;茶企与茶农小联合体签订收购协议,保护价收购,保障茶农收益。构建起“党组织+企业+党员+农户+基地”的网格管理模式,并将茶园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从源头上保障了企业的原料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了茶农的利益。三是标准体系健全完善。为深入落实基地管理“五统一”要求,凤庆县制定并推行了《凤庆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凤庆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保护制度》《凤庆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等十二项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发布了《凤庆红茶团体标准》和以茶园管理技术规程、鲜叶标准、初制生产技术规程、毛茶原料验收标准、精制加工技术规程、成品茶品质标准、产品包装规范等构成的《凤庆县滇红茶技术标准》,同步制定完善“经典58”、“滇红1938”、新式茶饮基底茶等公用产品标准。实现基地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使“凤庆滇红茶”做到一个标准生产、一个标准加工、一个标准定级,切实改变了凤庆滇红茶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散等现状,有效提升了红茶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四是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凤庆于2011年3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凤庆滇红茶”地理证明商标。2020年以来,全县绿色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全县有48户企业使用“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准证明商标,采用“母子品牌”的方式运作,“母品牌”体现区域内的茶叶产品特征,代表区域类茶叶产品的共性,“子品牌”体现企业的产品特质,代表企业茶叶产品的个性。在凤庆滇红茶母品牌的引领,全县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茶叶品牌3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华老字号1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1个,云南名牌产品4个。如:滇红集团的“凤”牌产品曾获国家质量金质奖、中国名茶等荣誉称号,公司生产的“经典58”和“滇红金曲”红茶获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凤牌功夫红茶”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凤庆滇红茶”于2021年被收集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五是产业效益明提升。全县茶园面积达51.61万亩,其中:古树茶和野生茶园面积5.83万亩,共培育茶叶标准化初制所521户、SC生产企业93户、有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9户、规上茶叶企业14户,全县有7万多户农户28余万人种植茶叶。截至目前,全县13家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申报,申报面积18.05万亩,占创建面积36.93%,申报产品110款。茶产业将真正成为了凤庆县富民扬县的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