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 大作为
2018年以来,凤庆县凤山镇象塘村三委、驻村工作队针对本村存在的人多地少,产业支撑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少的实际,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增花增绿,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发展庭院经济等短平快项目,今年末预计可实现人均经济纯收入10944元。小产业、大作为,发展绿色生态的庭院经济对全村脱贫攻坚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象塘村下设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4户,2886人,其中农业户650户2646人,农业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92人。属于城乡结合部,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在本地卖工服务城镇建设、有的到对口援建的上海,以及浙江、广州、深圳等一带务工。但中老弱小的劳动力、半劳动力找不到事情做。由于土地资源少,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限制,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产业支撑实现如期脱贫,是摆在村三委、驻村工作队面前的最大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困难问题,村三委、驻村工作队经过反复调研,认真分析研究,以“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目标,下决心发动群众抓好绿色生态的庭院经济发展。
一是利用自家的庭院和房前屋后发展花卉产业种植。这种模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如:张跃文、朱国才等户,利用庭院和空地,培植茶花、桂花、缅桂花等,既可以用花盆通过营养土培育,又可以直接落土栽培。通过早晚耐心细致的照料和浇水施肥管理,培植的花卉一般品种每盆可以卖到200至400元,名贵品种每盆可以卖到几千元。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使房前屋后四季花开,环境优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来源。
二是利用自家庭院和山地养殖生态小香猪和山地鸡。生态小香猪的养殖户,早晚喂自家种的无污染包谷和猪草,白天放养到自家的山林里,主要找野生的锥傈、马傈果等果子吃,每个街天根据市场需要都杀几头猪卖,价格高于市场价的50%左右,并且销路很好,收益也不错。我们村广大农户历史以来,有养殖山地鸡的传统,只是管理粗放,没有防疫的习惯,只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防疫水平,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是利用庭院栽植重楼、石触等药材。在庭院的房前屋后培植重楼、石触,利用遮阳网、花盆、营养土等进行栽植,长势很好。有的农户培植的重楼、石触,如果以盆销售小的每盆可卖90至120元、大的可卖700至800元。如果以块根卖,药用价值高,价格也就更好了。通过示范户带动,发动全村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庭院栽植重楼、石触等药材也是一条很好的产业发展路子。
四是利用庭院进行酿酒和开设农特产品门市部,逐步向电商微商、农家乐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方向发展。在自家土地里种植玉米、皇竹草、红薯等作物,用玉米酿酒,用酒糟、皇竹草、红薯藤等作饲料养猪养牛,种养殖协调发展。有经验的农户在自家的门市部售卖自己种植的农特产品,售卖自家酿的酒,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全村完成54户贫困户的APP注册,同时,动员全村共产党员和有文化有闯劲的年轻人利用电商微商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打造群众“办事不出村,卖货不出门”的脱贫新模式。
五是逐步探索庭院前后茶园套种黄精、核桃园套种小春、魔芋的模式。采取间套种的方式,长短结合,高矮结合,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茶园里套种黄精,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可提高经济效益30%左右。对茶园进行提升修剪,提质增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以有机肥代替化肥,绿色防控代替农药防治,加强肥水管理。核桃园主要是密度过大,应采取移密补稀,过密间伐和合理修剪的问题。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采取旱作立体高效栽培的措施,在核桃园里套种蚕碗豆、小麦等小春作物;同时核桃园套种魔芋等特色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30%左右。通过加强管理,多渠道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助推全村如期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