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芭蕉芋收获的季节,在平河村的田间地头,只见轰隆的机器、忙碌的人群,大家正紧锣密鼓的采挖芭蕉芋,呈现一派“春”收繁忙景象。

走进平河村芭蕉芋种植基地,原本郁郁葱葱的芭蕉芋叶已经枯萎,而枯萎的地层之下却埋藏着成熟的芭蕉芋果实,村民们割秆、挖芋、去根,然后将芭蕉芋装袋,整齐摆放在田埂上,等待装车。
近年来,大寺乡积极探索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模式,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支部联农民解决种什么,党支部联企业解决如何做、党支部联市场解决产品怎么销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让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

“你看,这些芭蕉芋长得多好,产量也不错,秸秆还可以用来喂牛,真的是一点儿都不‘浪费’,明年我家也计划种植几亩。”前来帮忙采收的村民高兴地说。

芭蕉芋种植技术简单,易管理,且能够与烤烟等其他农作物实现轮作,非常适宜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平河村种植。为此,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并动员党员户带头试种,平河村有25户农户参与种植,一步步将闲散地变成富“芋”地。
平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建鹏介绍,通过试种芭蕉芋的收成非常好,全村一共种植了250多亩,平均每亩有4吨的收成,我们在种植前就和加工厂签订了收购合同,他们会按照0.9元每公斤的价格来上门收购,有望增收35万元,所以今年我们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发展两百到三百亩的芭蕉芋。

下步,大寺乡将持续坚持走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推广芭蕉芋种植,构建“党组织有作为、企业得发展、集体有收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新局面,让产业持续释放红利,为乡村振兴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