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党镇有20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254个村民小组,人口9870户39191人。为切实解决好全镇生活垃圾治理难题,镇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按照“3345”模式,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措施,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现全镇垃圾处理“源头减量”的目标。
3项制度强化工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村庄保洁、垃圾收费”等制度,成立村庄保洁理事会,将垃圾分类相关规定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公共卫生定期集中清扫保洁制度,聘请保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强化对农户及保洁人员的培训;因地制宜,制定村级收费制度,确保村庄保洁实效。
3项措施保障投入。一是按照“群众自筹一点、镇级补助一点”的原则,建立垃圾治理投入制度。镇政府按照各村收取保洁费情况,对保洁费收取任务完成得好的村,按照人均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收取未完成的村,按照人均2元给予补助。累计投入保洁补助资金30多万元。二是加大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配备垃圾转运箱16个,10吨垃圾压缩集装箱2个,垃圾收集清运车辆11辆。垃圾收集池(收集房)及减量设施179个,垃圾收集箱(收集桶)116个,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三是配齐保洁人员。配备专职垃圾车驾驶员2名,垃圾站管理人员1名,村庄保洁人员91名,重要道路保洁人员6名,每年支出人员工资11万元。
4种方式处理垃圾。对云凤路、一线路沿线村庄及集镇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对相对偏远,农户居住分散,集中转运处理运行成本较高的村庄,通过“四种方式”处理垃圾:可回收变卖的由保洁员统一收购处理;可焚烧的作燃料处理;可腐烂的由农户沤肥还田;不可回收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进行集中处理;同时,率先在洛党村立勒自然村开展垃圾分类积分考核试点工作。
5个渠道加大宣传。通过“群众会、入户培训、微信群、小喇叭、街天”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村庄保洁行动,引导群众树立“富而思洁、富而思美”意识,强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