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凤山镇以创建“美丽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三项重点任务,全力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合力打造人居环境提升亮点。
一是抓“两污”治理。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机制。采取“户收集、村(镇)转运、县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两种模式处理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今年以来,已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为村(社区)配备专职保洁员72名,负责垃圾收集、村庄保洁、宣传监督等工作。同时,通过政府集中采购,为县城周边董扁、青树、前锋、平村等7个村购置垃圾桶200只,采取外包方式对垃圾进行集中收运处置。坚持改厕和污水治理一体推进,加快村组污水处理设施及公厕、卫生户厕建设改造。截至目前,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5座,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4401座;累计投入资金490万元,配合县级部门实施了红塘红木村自然村、大有中寨自然村、大有上寨自然村3个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
二是抓“两违”整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以城市周边村落为重点,对全镇范围违法建筑、危旧房屋、彩钢瓦屋棚,进行地毯式摸排、全方位整治,做到摸排一处、整改一处。今年以来,组织村(社区)配合县自然资源局、县综合执法局等县级职能部门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以及违章违法建筑排查整治48场次,共拆除“两违”建筑9157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屋4715平方米。组织对辖区内街道、店铺、道路沿线等户外标识牌、广告牌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2批次,拆除户外标识牌、广告牌121处。
三是抓乡风文明。将保护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深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镇22个行政村411个村(居民)小组全面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制定收费标准,完善建管机制,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采取“村民付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筹集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资金。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组织开展“美丽洁净庭院”创建、评比、表彰,带动全面创美积极性,共评比“美丽家园洁净庭院”2860户,切实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