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在山高路远的农村修建水利工程非常难,其实“管好、用好、养好”水利工程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更难。
2010年以来,凤山镇在18个村投资1200多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60多个,受益群众达到3万多人。其中在大有村实施的国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覆盖了全村所有农户共314户1380多人,在5个自然村建成蓄水池,架通进村主管道,动员农户户均集资300元,实现家家户户引水管道入户。工程建成初期,饮水项目发挥了良好效益,但由于管理主体未明确,几年后工程损毁严重,时常出现邻里间因水闹矛盾现象,“民生水”“功德水”未能正常发挥效用。
如何解决“建、管、养、用”难题?凤庆县凤山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以大有村作为改革试点,按照“公益优先、兼顾效益”原则,抓建设管理改革,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协会管理、专人维护、群众参与”的“以水养水”水利管理模式。将经营权、使用权转交村两委,由协会农户自管自用,有效确保了工程“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方”。
明确管护主权,协会牵头负责。通过政府引导,明晰产权,优化资源配置,村“两委”负责管理,通过召开大有村村民代表会议,组建用水协会,建立健全账务制度,表决通过全村水费收缴制度,2016年前收费标准为1元/m³;2016年以后,实行1.5元/m³;四年多来,去除各项费用后,集体经济结余达10万余元。
落实管理主权,明确专人维护。由协会牵头,从村民中推举出责任心强、有一定维修技术且愿意为村民服务的群众担任饮水项目管理员,负责水源、主管道、入户管道的日常维护和水费收取工作,有效保障了全村农户正常饮水。
明确管护措施,提高用水质量。在建立用水协会的基础上,大有村“两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分别就提高用水质量、改善群众饮水困难、资金管理使用等内容提出方案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固化,督促村民按制度执行。
村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再到带头维护,使人人都喝上了放心水,水利工程“建、管、养、用”四难问题得到了解决,邻里关系和谐了,水利设施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了,真正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造福一方、惠民利民的支撑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