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古墨景区简介

来源:诗礼乡      作者:     时间:2024-06-07     点击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墨村位于乡政府驻地的西北方,距乡政府驻地有11.6公里,距县城有112.6公里,辖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46户1386人,当地产业就是以核桃、养殖为主,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生态种植为辅。古墨因多有文墨之人而得名,古色古香、笔墨纸砚、便是对古墨这个名字的诠释,也可以说是诗礼乡多出才子的真实写照,清朝年间便有7人取得进士。也因为偏远而保留了非常完整的古村落遗风,村庄以保存完好的古磨坊群、清澈灵秀的河水、独具特色的石板房民居、绿色天然的生态环境、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成为都市人赞誉向往的“世外桃源”。古墨村,2013年被评为“中国避暑小镇”,2014年被评为“恒春小镇”和“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3A级旅游景区。2021年,古墨村被列为凤庆县乡村振兴20个精品示范村之一。

整个景区依山傍水,一条情人河贯穿始终,将古墨村一分为二,近五公里的沿河两岸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古磨房群和青石板特色民居,在大片的古核桃林映衬下形成一幅“房在林中,水在景中,人在和谐自然中”的美丽画卷。“石诗颂古,清河谈爱”的流浪河古磨房群,2012年古磨房群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传统米面加工及榨油工艺、核桃种植历史和乡土建筑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古磨房群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也是见证当地农耕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古磨房得天独厚,与石结缘。在建筑上形成了以石条为基,垒石为墙,青石板为顶、石头铺路、石板为桥的建筑风格,“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记录着古磨房群的风雨历史和文化底蕴。

清康熙36年,有一个叫杨献赋的进士祖籍是江苏南京当时家族形势变故,携家眷来到现在的诗礼乡的古墨村,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非常宜居就决定在此定居,他们开始在这里建造房屋、种植庄稼,从此就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杨家人。过了很多年以后,杨家后人为了解决米面加工的问题,就地取材,用河里的石头和天然的石板在这里建盖了起了第一间水磨房,取名为杨老倌磨房。杨老倌磨房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从未间断,一直都在正常使用。“藤索高掉斗箩装粮要它面,水紧车转棒打扁石发狂声”形容的就是水磨在磨面的场景。古墨坊群现有磨房遗址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有21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在清朝嘉庆年间,村民发现野生铁核桃可以食用亦可榨油,于是在情人河的对岸修建了两间榨油房用来进行核桃油的压榨,这里是古法榨油坊,传统榨油工艺经过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了下来。

大名鼎鼎的情人河,是整个古墨景区的灵性所在,情人河流经古墨全境,贯穿始终,沿河两岸是与“石”有关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墨坊群、碾子房、榨油房错落有致、巧夺天工,逶迤婉转的石头路、简洁精致的石板桥巧妙地连接着古墨坊群。建筑上都采用以石条为基、垒石为墙、青石板为顶、石头铺路、石板为桥的风格。这些磨坊群神秘而美妙,一直矗立在情人河上见历尽沧桑,见证古今。情人河又称为红娘河,在远古时代呢由于交通闭塞,科技落后,当时在情人河边就呈现了一副非常热闹繁忙的景象,每到黄昏时分,就会有十里八乡的年轻人都会来到这里磨面,这里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年轻人相识相知的场所,楚楚相惜的年轻人就会到河边唱歌、对调、散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一条情人河就这样成就了无数佳偶,所以人们常说“情人河”流淌的都是情,都是爱。因情人河上游生态植被较好,河水常年清澈见底,就算五六月份大雨倾盆,也无半点浑浊。

近年来,电影《红茶镇》、《滇西有朵红色的云》到此地取景拍摄,同时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栏目组都对古墨村乡村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