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庆县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
来源:凤庆县财政局 作者:财政局 时间:2020-06-08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监督索引号53092100800010000 目 录 第一部分 凤庆县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第二部分 凤庆县2020年政府预算公开表 1-1凤庆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2凤庆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3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4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1-5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公开到款级) 1-6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县对下转移支付项目) 1-7凤庆县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1-8凤庆县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2-1凤庆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2凤庆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3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4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2-5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县对下转移支付) 3-1凤庆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2凤庆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3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4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3-5 凤庆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分地区) 3-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4-1凤庆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2凤庆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4-3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4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5-1 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预算情况表 5-2 2019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3县本级2019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4 2019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5 本级2019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本级) 5-6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5-7 2020年凤庆县县本级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5-8 2019年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6-1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6-2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凤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文件(十八) 关于凤庆县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0年5月20日在凤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凤庆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凤庆县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全县紧紧围绕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培植财源,狠抓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落实“三保”责任,倾斜保障脱贫攻坚和债务还本付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绩效全过程管理,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19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58,050万元的102.2%,同比增4,029万元,增幅7.3%。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9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362,500万元的101%,同比增20,800万元,增幅6%。 财力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7,569万元,一般债券(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11,24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645万元,调入资金39,931万元,收入总计389,69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977万元,上解支出6,890万元,一般债券(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11,24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06万元,支出总计387,013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上级补助专款2,677万元。 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3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2,500万元的113.5%,同比减13,678万元,减幅82.8%。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45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66,000万元的102.2%,同比增46,387万元,增幅220.2%。财力平衡情况: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37万元,上级补助专款收入5,63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869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61,11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60,000万元、再融资债券1,110万元),收入总计70,446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455万元,调出资金1,30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200万元,上解支出184万元,支出总计70,13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07万元。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累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2,2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91,711万元的111.5%,同比增15,261万元,增幅17.5%。 全县累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6,8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88,017万元的110.1%,同比增22,872万元,增幅30.9%。 财力平衡情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2,293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6,884万元。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5,40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49,246万元,本年滚存结余54,655万元。 以上收支数据均为快报数,待上级财政批复2019年财政决算后,若有变化,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主要工作情况 1.落实减税降费,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 全面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为财源培植打牢基础。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继续落实财源目标倒逼机制,细化财源建设责任分解,分别将财源建设任务分解到重点产业、行业及项目,分解具体责任到政府分管领导、相关单位和部门,强化责任清单式销号管理,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集聚治税工作合力。全县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税收收入33,589万元,同比增5%,非税收入25,716万元,同比增10.4%。 2.克服财力不足和资金调度困难,最大限度强化财政保障 一是向上争取补助资金取得新突破。坚持政策导向,健全完善向上汇报对接工作机制,全年累计完成向上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27.76亿元,同比增19.2%。全年累计完成向上争取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资金0.56亿元,获得新增专项债券转贷资金6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4.5亿元、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1.5亿元)。二是积极落实“三保”责任。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兑付,不折不扣兑现各项民生政策,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兜底。三是债务风险有效防控。全年获得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支持1.24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清理归还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0.4亿元。积极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县当年清偿比例过半。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其它政府隐性债务。 3.财税改革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通过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开展扶贫资金动态监管,深入推进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和考核。实现预决算公开及时完整、规范和全覆盖。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其它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2019年财税工作难中求稳、稳中求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支出需求与可用财力不匹配等困难,迎难而上求发展,多措并举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取得一定工作成绩。但仍然面临较多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源基础薄弱,财源建设成效不明显。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工作的统领和指引性不强,各种项目从规划到建设,计算社会效益的偏多,分析经济效益和财源建设的相对不足,财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尚未实现无缝衔接,县域经济发展转化为财税收入贡献的转化率低,大产业小税收、大投入小产出问题非常突出。二是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有待进一步加强。县级项目库建设全局性不足、科学性不够,政策导向掌握不清、项目绩效管理薄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可用财力、可用资金与现实支出需求矛盾突出。县级财力不足,项目建设亟待推进,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克难攻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两手抓,两手不松懈,全力以赴抓复产复工,全面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得到较快恢复。一季度,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7万元,同比增787万元,增幅4.1%。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818万元,同比增3,286万元,增幅2.3%。全县累计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52万元,同比增675万元,增幅141.5%。全县累计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2万元,同比增562万元,增幅702.5%。全县累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322万元,同比增2,283万元,增幅15.2%。全县累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9,485万元,同比增8,442万元,增幅76.5%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计立足财税政策形势、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财源财力情况,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围绕县委十四届十七次全会提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增4%以上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助推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建议对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作如下安排: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计划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00万元,同比增2,395万元,增幅4%。 全县计划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600万元,同比增14,623万元,增幅4%。 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调整情况:按照省级“三保”政策清单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紧紧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原则,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2020年基本支出预算标准在2019年基础上仅进行政策性调整。主要是事业单位原奖励性绩效工资由830元/人月提高至867元/人月,行政事业单位(含特岗教师)养老保险财政配套部分调整为按工资总额的16%测算,工伤保险财政配套比例由0.2%下调为0.16%,村医补助县级财力配套由150元/人月提高至300元/人月,按照《中共凤庆县委组织部 凤庆县财政局 凤庆县民政局 凤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村(社区)干部补贴长效机制的通知》(凤组发〔2019〕39号)要求提高村(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和社保缴费、提高村(居)民小组干部误工补贴、落实村(社区)绩效补贴、提高按月发放定期生活补助的原大队一级部分离职半脱产干部和原村公所(办事处)人员补助标准。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由30元/生年调整为24元/生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由15元/生年调整为18元/生年,取消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人员财政配套工资。 县级地方可用财力情况:县级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171,478万元,比2019年预算175,505万元减4,027万元,减幅2.3%。一是工资、定额公用经费等经常性支出144,382万元(人员支出140,996万元,公用经费支出3,386万元),比2019年预算148,590万元减4,208万元,减幅2.8%。二是专项性支出16,496万元(主要是民生支出、部分运转支出、债券付息支出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专项支出,专项工作经费类在2019年预算基础上压减10%),比2019年预算16,715万元减219万元,减幅1.3%。三是上解支出6,600万元,比2019年预算6,500万元增100万元,增幅1.5%。四是预备费4,000万元,比2019年预算3,700万元增300万元,增幅8.1%。财力平衡预算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5,823万元,一般债券(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9,582万元,上年结转专款2,677万元,调入资金17,000万元,收入总计396,782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600万元,上解支出6,600万元,一般债券(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9,582万元,支出总计396,782万元。收支相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计划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0万元,同比增17,163万元,增幅605%。 全县计划完成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000万元,同比减45,455万元,减幅67.4%。 县级地方可用财力情况:扣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17,000万元,县级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3,307万元,用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专项债券付息支出。 财力平衡预算情况: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0万元,上级补助专款收入5,69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307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3,000万元,收入总计39,000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000万元,调出资金17,000万元,支出总计39,000万元。收支相抵,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计划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3,322万元,同比增11,029万元,增幅10.8%。 全县计划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3,481万元,同比增6,597万元,增幅6.8%。 财力平衡预算情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3,322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3,481万元。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9,841万元,上年滚存结余54,655万元,本年滚存结余64,496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协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财源建设,稳定财政收入增长,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1)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源建设统领机制。将财源建设工作贯穿于全县的五年规划、脱贫攻坚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及其他行业规划,贯穿于招商引资、深化改革、项目建设、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算清经济投入账、社会效益账,同时算清财源建设账,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坚持全局思维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并提升财源建设实际成效,以经济工作统领社会事业发展,以财源建设统领经济工作,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实现财源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继续落实财源目标倒逼机制、财源建设目标领导负责制,细化财源建设责任分解,强化责任清单式销号管理,进一步健全全县上下共抓财源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涉税(费)信息共享,集聚治税(费)工作合力。以财税目标倒逼工作推进,以工作推进促进财政增收,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和配合联动合力,形成财源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 (2)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市场执法,推进扫黑除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建设金融诚信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及配套措施,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要求,积极清理偿还拖欠债务。探索财政预算资金对企业引导为主的帮扶新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减税降费重要部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适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按照新发展理念稳定财税增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绿色”和“健康”两个核心,统筹谋划项目,着力绿色招商,围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八大产业”,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促短”的思路,固本挖潜,培育新的财源支撑点,促进多元化财源培植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升税收收入占比,实现财税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是发展巩固基础产业。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力度,打造合作社经济,以基地标准化、农产品有机化和标准化为主要抓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有效解决产业争地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促进烤烟、核桃、蔗糖、茶叶、魔芋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利益链接(共享共赢)机制为纽带,打通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利益链条,提升产业链水平,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着力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实现富农强企和税费增收互促共进。力争2020年实现烟草制品批发业税收县级收入8,600万元(其中:烟叶税5,900万元以上)以上。积极发展香料烟产业,实现香料烟税收逐年增长。做好核桃、蔗糖、茶叶及其他农业产业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护,为工业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在工业环节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二是坚定不移培植工业财源增长点。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核桃、茶叶两大产业为核心,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强化标准化理念,从基地管护标准化到最终的产品成品标准化,以标准创造品牌,打造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由传统数量增长型向现代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龙头企业落地,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以大企业衍生小企业,着力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快、创税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做大工业增量,提升工业税源集约度,努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通过工业经济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财源建设可持续增长。力争2020年实现糖业产业税收县级收入600万元以上、茶叶产业税收县级收入1,000万元以上、核桃产业税收县级收入100万元以上。三是创新方式做好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按照“市场主体、政府服务”理念,坚持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投入为辅,抢抓政策机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充分运用互联网载体和大数据平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差异化服务,形成特色化成品,建设现代服务业。四是持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建设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第二人民医院、通用机场、市政棚户区改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建筑业税收县级收入5,000万元以上。五是持续强化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加大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商铺的出租出让力度,特别是配套商铺出让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出让收入10,000万元以上、租金收入1,500万元以上。加快文庙片区剩余商铺和住房出让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出让收入10,000万元以上。全面清理盘活老旧资产,强化市场运营,实行出租出让。以加强砂石、砖瓦企业信息化监控管理为主要抓手,加快市场化运作,加强砂石砖瓦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力争全年实现税费县级收入2,000万元以上。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报批和出让力度,积极清收欠缴土地出让金,力争全年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0,000万元以上。六是强化税费征管。加快资金支付清算和税费清算,引导帮助企业健全完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应挖尽挖财源,应收尽收税费,第一时间实现税费收入,严禁形成新增欠缴税费。 2.积极筹措资金并强化统筹,突出支出重点,提升支出质量,全力服务保障全县发展大局 (1)全过程发力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支持。坚持政策导向,做好政策争资。坚持业务规范,做好业务争资。坚持绩效考核,做好绩效争资。坚持责任分解,压实责任争资。力争全年完成向上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30.6亿元以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资金0.6亿元以上。坚持市场化运营理念,创新项目运营,寻找项目收益点,强化收益覆盖融资本息自求平衡,包装项目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6亿元以上。 (2)多角度统筹用好用活资金和财力。站位全县一盘棋,坚持全县一个资金池理念,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和方向,将资金和项目有序安排使用到刀刃上,置换优化财力,提高上级补助专款等资金拨付率,缓解全县资金调度压力,提升资金效益。更加合理地分析财力匹配问题,严格执行国务院712号令,在统筹考虑新建项目的同时,同步考虑已建成或在建项目的债务化解,以及县财政国库或预算单位以暂付款已安排垫支资金的项目资金回笼。重点要从项目申报源头高位统筹。由各预算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职责,在包装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贷款、专项债券转贷资金、一般债券转贷资金过程中,充分考虑欠债项目、暂付款垫支资金项目,最大限度实现化债或置换收回暂付款。重点要依法依规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特别要尽可能将纳入整合范围的各类涉农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统筹整合安排资金用于项目化债或置换收回暂付款。重点要注重项目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规划统筹和规划引领,立足现有优势做规划,挖掘现有资源促发展,创新“嵌入式”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压减新增支出需求。按照规划编制项目,确保规划项目属于最亟待支持发展的领域。按照轻重缓急和时序做好资金预算,确保规划项目与实际需求一致、与资金来源规模相匹配、与重点部门任务交叉重合。做到项目建设完成、就可以完成行业规划,行业规划完成、就可以完成综合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真正做到项目协同推进、相互补充,实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规划项目集群建设,实现单个项目最大效益和多个项目整体效益,发挥“1+1>2”的整体效应,杜绝项目零散、效益低下等问题。 (3)全方位保障支出政策落实。以收定支、量力而行。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紧扣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突出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度和整体水平。一是压缩一般性支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做好财政节支工作,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资源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二是落实“三保”支出责任。紧紧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及时足额落实人员经费等刚性支出,发挥好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围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时兑付健康、教育、就业、养老、救助等民生资金,最大限度筹措资金安排危旧房改造补助支出,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等渠道筹集资金安排危旧房改造补助支出1亿元以上。三是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系统性风险底线。按照债券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将债券还本付息分别列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债务展期融资,力争年内实现展期融资1.5亿元以上,化解隐性债务(含部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四是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落实部门主体责任,通过项目整合申报、涉农资金整合安排、财力置换、清理往来款、盘活部门财力和县财政财力、统筹资金安排时序、加快项目资金拨付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拖欠账款,力争年内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安排3,000万元以上,通过拨付其他专款安排5,000万元以上。五是全力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防治。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及时足额安排资金,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六是落实其它各项政策支出保障。落实政策合力,重点投资供需共同受益和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就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3.深化市场化改革,激活社会资本,缓解政府性支出压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社会活力。一是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围绕“突出主业、转型做实、市场运作、集团管理”思路,优化全县平台公司结构,清理全县国有平台公司,组建集团公司,向实体化、市场化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整合优质资产,实现资源重组、合并,推进国有资产市场化管理,强化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和国有资本服务全县经济建设的能力。积极探索重大项目收益,以收益覆盖融资本息为前提,以平台公司为载体,按照市场化要求争取融资支持,重点探索推进城市停车场、标准化厂房、特色小镇、智慧城市、其他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二是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交给市场。着力创新项目运营方式、挖掘收益点,依法依规将能交给市场建设的全部交给市场建设运营,提升市场活力,压缩政府性支出。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绩效为引领强化财政监管,全面推进依法科学理财 以财政信息化、财务软件一体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的实施意见》(凤政发〔2019〕51号),推进预算管理创新和规范化、标准化,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坚持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目标倒逼机制,以绩效考核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监管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可行性、实用性和绩效性。进一步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严禁违规举债融资行为,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力求债务资金使用绩效最大化。对重点项目实行事前介入、事中监管、事后问效全过程管理,完善资金绩效跟踪机制,强化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着力强化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切实推进以审促改、以查促改,全面推进财政财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依法依规理财水平和能力。 5.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人”的建设,为做好财税工作打牢基础和保障 全面巩固和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税干部队伍,为新时代财政管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以强化工作统筹为主要抓手,持续为基层减负,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讲政治、全面提高站位,践行全局思维和统筹观念谋划财税工作。抓学习、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磨炼,补齐财税业务能力短板,弘扬“工匠精神”,锻造干部实践能力和实干作风,努力培养“专家式”专业人才队伍。重落实、强化敢于担当,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动真碰硬,积极适应并引领财税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财税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补充说明: 1、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2020年年初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05,82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28,254万元,增幅10.2%。其中:返还性收入1,55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减少77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22,59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6,27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81,67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22,758万元。 2、举借债务情况 限额情况。2019年,我县债务总限额3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3.7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26亿元。 政府债务余额情况。2019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25.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07亿元;专项债务余额8.23亿元。 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3、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 我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云财预﹝2017﹞272号文件等精神,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说明:一是公务接待增加25万元,主要原因是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细化经济分类支出后公务接待经费相应增加,2020年公务接待预算数225万元,较2019年决算数(统计数)376万元减少151万元。二是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103万元,主要原因是以前年度公车平台公务用车经费通过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在调整预算时安排,今年纳入年初预算统一安排。 4、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部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情况:一是落实特困供养人员(原五保户)补助。对全县1,940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补助,提高特困人员生活水平。二是落实农村学前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对全县9,731名农村学前班学生按照每年每生700元的标准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缓解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家庭经济负担。三是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争取到提前下达专项债券资金8,000万元,将按照工程计划表继续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增加医疗资源,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及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就医场所,使居民小病、预防、保健、康复、养老等卫生医疗服务需求能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四是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争取到提前下达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本项目建成后,迎春河下游水系水质将得到一定改善,能有效保障人民健康,满足城镇居民生活和社会活的需要,同时,城镇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监督索引号53092100800010111 凤庆县2020年政府预算公开.xlsx |
附件【凤庆县2020年政府预算公开.xlsx.xlsx】 |
【关闭窗口】 |
主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滇ICP备200013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210048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运维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