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抓农业污染防治 保生态文明建设 |
来源: 作者:赵光平 时间:2021-03-15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成效明显 一直以来,凤庆县高度重农业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白色污染”整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的推广运用,农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抓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整治“白色污染”。2020年,凤庆县通过推广地膜综合利用模式,完善现有回收体系,推进有条件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废旧农膜回收资源化利用,切实整治“白色污染”,全县当年使用农膜面积11.55万亩,用量达到612吨,回收量达到518.3吨,回收率达到84.7%。 同时,加大对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清洁田园。2020年全县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5砘。 废旧农膜回收 强化有机肥和秸秆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畜禽粪污和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鼓励有机肥开发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和有机肥企业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开发商品有机肥,鼓励农民积极使用农家肥。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以水果、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优势产区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立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20年,全县推广有机肥(包括堆肥和商品有机肥)45.36万吨,在蔬菜、玉米、水稻、烤烟、甘蔗、茶叶、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上开展增施有机肥行动,有机肥施用面积为47.35万亩。积极推广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2020年,全县完成秸秆还田15万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为86.02%。充分利用冬闲田和作物行间空闲地,推广种植光叶紫花苕、蚕豆、大豆、豌豆等豆科绿肥,2020年共种植豆类小春4.75万亩,大春3.3万亩。积极开展果(茶)园生草技术示范,发挥绿肥在改土培肥和减少化肥使用上的作用。2020年,全县在茶园套种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等绿肥种植2.56万亩。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全年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2.5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为97.86%。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总增产0.88万吨,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985.3吨,总增产节支2971.0万元。 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2%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2019年全县农药使用量为406吨,2020年全县农药使用量为387吨,较上年下降0.3%,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实施化肥零增长试验 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县规模场直连直报云平台资源化利用的117个规模养殖场(小区)中配套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的有114个,配套率达到96%;3个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置率达100%;根据系统中117户规模户粪污综合利用统计情况,共产生粪污总量7.02万吨,其中液体粪污产量4.6万吨,固体粪污2.42万吨。并通过沼液还田、肥水利用、农家肥施地、鱼塘养殖等方式综合利用,畜禽粪污利资源化用6.1万吨,粪污利用率达87.8 %。 开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耕地质量提升。2020年在持续抓好受污染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该县先后在郭大寨乡罗家寨村、勐佑镇习谦村建设农业资源生态保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1200亩,实施核心示范建设146亩。核心示范区主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综合技术模式,推进科学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支持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引导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服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效益。通过核心示范建设,推动全县耕地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全面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与保护行动,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增施有机农家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新型肥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低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达到了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全年化肥使用零增长,减少了化肥不合理使用对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厕所革命 建成乡村公厕
|
【关闭窗口】 |
主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滇ICP备200013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210048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运维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