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综合示范园核心示范区建设

凤庆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7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初始社员8人,两年多来,合作社紧紧依托“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洛党荣上、白云片区整合土地资源,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大力培育青梅、魔芋和中草药,探索建立4种发展模式,做足农民增收文章。
抓实基础、培育产业。凤庆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紧紧依托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争取项目扶持,强化与村集体、各级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合作,丰富入股形式,实现合作共赢。目前,合作社已在洛党白云、荣上等片区整合土地2235亩,完成投资2300万元,种植青梅1800亩、梨树100亩、各类水果采摘园共40亩;魔芋443亩、 玉米600亩、高粱100亩;鸡血藤100 亩;花卉30亩。完成了生产所用的机耕路 9.8 公里、埋设灌溉水管 12公里,混凝土灌溉明渠460米、水池2座;建设景观拱桥2 座、公厕4个;河道生态治理 1.5 公里、河道绿化植树0.5公里、种植爬藤类植物35亩。

青梅种植园区
抓职业农民培训、促农户经济增收。凤庆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注重社员素质提升,在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中,通过技术培训,抓管理,培育出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职业农民通过参与到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合作社成立以来,直接带动了荣上、白云村300多农民工就业,两年来,凤庆县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会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00多万元,这些农民工通过学习,掌握种植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从纯粹的农民变成职业农民,长期固定在合作社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合作社的发展反过来为当地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以科技为支撑,农业、农艺融合发展。两年来,合作社以科技为依托,科学规划,探索农业、农艺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农在花中作,粮在园中获”的田园发展模式,赋予园区更多的文化内涵及创意,提升产业价值。依托园区种植的1800亩青梅,深入研究“梅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周边旅游资源相融合,突出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建筑风貌、人文生活等方面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观赏花卉
顺应农村“三变”,强化多形式合作。两年多来,凤庆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中,顺应农村“三变”改革趋势,强化与村集体、各级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合作,丰富入股形式,实现合作共赢。实行“合作社+党支部+规划组+农户”的合作方式,通过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家乡规划组以及农户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齐心发展,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互利互惠、振兴家乡、共同致富。去年,合作社通过宣传发动,动员农户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入股面积达到50亩,流转土地1500亩,租赁700多亩,农民通过土地租赁,获得经济收入近30万元。

农旅融合休闲田园
凤庆县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土地租赁和帮扶等形式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在凤山金平、清水河,洛党鹿鸣、荣上、白云、岳舞、礼乐等地实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按照合作社分两期实施的9年长远规划,园区计划总投资约为2.39亿元,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拟占地面积7000亩。示范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绿色生态产品1.5万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0万元,可为社会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农业综合园区的建设将有效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快速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民职业化,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将会取得很好的成效,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农民持续增收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