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基础知识 |
来源:凤庆县卫生健康局 作者:县卫生健康局 时间:2023-11-02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急性发热传染病,由带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2.感染登革热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15天潜伏期(通常为5-8天),患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伴有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等症状。发病后3-5天出现皮疹、恶心、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呕吐、牙龈出血和流鼻血,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3.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登革热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发生感染。如果患者在该病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约6-7天)被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10天后,带病毒的蚊子再叮咬人而继续使更多的人发病。 4.如何预防登革热? 防蚊灭蚊,防止蚊子叮咬,消除蚊虫孳生环境,是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手段。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预防登革热。得了登革热,要尽早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给家人及朋友。 |
【关闭窗口】 |
主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滇ICP备200013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9210048
政务服务热线:0883-12345
运维单位: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