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撬装LNG储罐进液的工作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撬装LNG储罐进液作业。
2 一般规定
2.1 槽车进入站内非生产区时,操作人员应对槽车司机按外来人员入站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和安全教育、并检查确认槽车的导电带和灭火器状态是否正常有效。
2.2 整个卸气过程,罐车驾驶员和气站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卸气现场。
2.3 雷雨天气、附近发生火灾、气体泄漏、压力异常或存在其它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卸气作业并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2.4 整个操作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和气站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关防护用品。
3 卸车操作程序
3.1 潜液泵卸车
3.1.1 导引LNG槽车进入卸车停车位后,关闭发动机,开启驻车制车。将站内的静电接地钳与槽车上的接地点相连,保持槽车的良好接地。
3.1.2 分别把槽车出液口、气相口、增压口与站内相应的进液口口、气相口、增压口通过软管相连。
3.1.3 轻微开启槽车气相口阀门,打开橇体上卸车回气口处手动排空阀,将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手动排空阀。将卸车增压软管、卸车液相软管内的空气排空。然后将槽车上及手动排空阀关闭。
3.1.4 按顺序依次打开储罐的回气口手动截止阀V8、V3,阀门PV2处于非锁定状态,使槽车储罐与撬装储罐气相连通,然后关阀门V3。
3.1.5 对潜液泵液管路预冷。将槽车出液口阀完全打开,开启阀门V1、V8,阀门PV3处于非锁定状态,启动卸车预冷按钮,控制系统将自动完成对卸液管路和潜液泵的预冷,当达到预冷温度后,卸车指示灯显示预冷完成,准备开始卸车。
3.1.6 按下卸车操作柱的卸车启动按钮,系统自动开始卸车,潜液泵运行进先低速运行15秒钟,之后变频进入高速运行,运行中注意观察潜液泵的出入口压差,压差在0.4MPa左右为正常。
3.1.7 潜液泵卸车过程中时要密切观察槽车储罐的压力和液位变化情况,储罐内的压力控制在不高于0.6MPa为宜,同时观察槽车内的压力,必须保证潜液泵有足够的进口吸入压头,如吸入压力过低则可用槽车上或站内的增压汽化器为槽车增压。
3.1.8 当撬装储罐液位达到最高充许充装量时系统自动停止卸车。如果在卸车时槽车内储罐液位下降到最低允许液位时则要手动停止卸车。
3.1.9 卸车停止后,关闭槽车上的出液口阀,关闭卸车端放散总阀,打开卸车气相口与液相口放散阀门,利用气相压力将卸车液相软管内的液力压入到储罐内,大约3分钟后按下卸车停止按钮,打开卸车端放散总阀,将卸车液相软管与气相软管内的压力排出后将软管从槽车上拆下。
3.1.10 及时用特制法兰盲板封死卸车液相口、卸车气相口和增压口,以防误操作时喷出低温液体。
3.2 自增压卸车
3.2.1 引导LNG槽车进入卸车停车位后,关闭发动机,开启驻车制动。将站内的静电按地钳与槽车上的接地点相连,保持槽车的良好接地。
3.2.2 分别把槽车液相口、增压口、气相口与橇块相应的卸车液相口、增压口、气相口通过软管相连。
3.2.3 开启槽车上液相口阀门、增压口阀门、气相口阀门,打开橇体上卸车端处于手动排空阀,将三根软管内的空气排出后关闭手动排空阀。
3.2.4 轻微打开槽车上的增压口和气相口阀门,按下卸车操作柱上的卸车自增压近扭,槽车内的低温液体经过卸车自增压PV1流进储罐侧的增压汽化器内LNG液体经过增压汽化器气化后经过卸车气相阀PV2进入LNG槽车的气相空间,实现给槽车增压。
3.2.5 当槽车内气相压力值达到要求(大于储罐内压力0.2MPa,但小于槽车安全阀整定压力)后,按下卸车操作柱的自增压卸车按钮,泵卸车进液阀PV3、自增压卸车出液阀PV4打开,液体便通过槽车与储罐的压差进储罐,实现槽车的自增压卸车。
3.2.6 通过PLC可以控制开启和关闭储罐上、下进液阀门实现有选择的上下进液。
4 相关记录
《LNG进液记录本》
《LNG罐车登记本》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重庆华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华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组织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