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凤庆县2024年夏粮预计产量情况简析
发布日期:2024-05-29 03:06 作者:陈庆波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凤庆调查队 浏览次数:74 字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凤庆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多方发力,紧紧围绕“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质效”的工作思路,抢抓节令及时将种植任务层层压实,落实落地,稳定小麦,扩种油菜,巩固蔬菜,优化马铃薯,调整蚕豌豆,发展鲜食玉米,夏粮有望实现增产。

一、全县夏粮预计产量情况

据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凤庆县2024年完成夏粮面积274752亩,比上年增1896亩,增长0.69%,预计实现产量32181吨(薯类折粮),比上年增2620.4吨,增长8.86%。分品种如下:

1.谷物面积201365亩,比上年增1354亩,增长0.68%,谷物产量22144吨,比上年增2431吨,增长12.33%。其中:小麦面积179915亩,比上年增583亩,增长0.33%,小麦产量19235吨,比上年增2201吨,增长12.92%;玉米(冬包谷)面积5973亩,比上年增589亩,增长10.94%,玉米(冬包谷)产量1343吨,比上年增163吨,增长13.8%;其它谷物(大麦)面积15477亩,比上年增182亩,增长1.19%,其它谷物(大麦)产量1566吨,比上年增67吨,增长4.47%。

2.豆类面积49204亩,比上年增432亩,增长0.89%,豆类产量6102吨,比上年增125.58吨,增长2.1%。

3.薯类面积24183亩,比上年增110亩,增长0.46%,薯类产量(鲜薯,下同)19675吨,比上年增319.1吨,增长1.65%。其中马铃薯面积24183亩,比上年增110亩,增长0.46%,马铃薯产量19675吨,比上年增319.1吨,增长1.65%。

二、调查点夏粮预计产量情况

新一轮样本轮换后凤庆县共抽中6个粮食产量调查点,分别为勐佑镇鱼塘村、大寺乡马庄村、营盘镇大乃坝村、三岔河镇雪华村、诗礼乡永复村、新华乡美华村,2024年6个村均有夏收粮食作物种植,6个村均开展夏粮预计产量调查。据6个产量调查点预计产量抽样汇总数据显示:今年夏收粮食作物生产期间雨量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生长,6个村小春粮食长势均比上年好,预计产量单产均比上年增加。具体如下:

1.冬小麦播种面积7773亩,平均单产95.07公斤,同比增长2.61%。其中:平均单产最高是马庄村,为116公斤/亩,最低是雪华村,为82公斤/亩。

2.大麦播种面积690亩,平均单产103.25公斤,同比增长10.06%。其中:平均单产最高是永复村,为144公斤/亩,最低是美华村,为62公斤/亩。

3.其他豆类播种面积1626亩,平均单产119公斤,同比增长4.4%。其中:平均单产最高是马庄村,为149公斤/亩,最低是美华村,为104公斤/亩。

4.薯类播种面积1211亩,平均单产625公斤,同比增长3.83%。其中:平均单产最高是大乃坝村,为913公斤/亩,最低是美华村,为272公斤/亩。

三、有利因素分析

为了解前期降雪、冻雨、干旱等灾害天气对在地粮食作物影响情况,凤庆县开展了春管专项调研,开展调研村为6个省级样本点,每村抽中2户农户,共抽中12户农户,通过调研得知:大家均认为今年气候条件比上年好,旱情与去年同期相比较轻,雨量较为适中,夏粮作物均有增产势头,个别农户种植的冬小麦、豆类甚至增产可达五成以上。

(一)气候条件好于上年。一是粮食作物生长期间雨量充足,适宜农作物成长。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2024年1月1日至3月底,全县平均降雨量38.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4.2毫米,偏少53%,较去年同期偏多31.1毫米;平均气温12.5℃,较历年同期偏高0.4℃,较去年同期偏低0.9℃。二是粮食作物成熟期间少雨多照,有利于农作物成熟和收割。预计春季(3-5月),全县降雨偏少,气湿正常至偏高,其中,3-4月雨量偏少10%左右,平均雨量约70毫米,气溢偏高0.5℃左右;5月雨量偏少20%左右,平均雨量约100毫米,气溢偏高10℃左右,雨季大致在5月下旬开始。

(二)受灾情况明显好转。据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2月28日,全县受灾农作物面积10393亩,同比减少29663亩,成灾3943亩,同比减少3177亩。受灾作物主要以病虫害为主,为7163亩,占70%左右,旱灾840亩、风暴灾730亩、低温灾害980亩。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工作调度。把夏收粮油生产工作和耕地撂荒整治紧密结合,加强未完成夏粮播种任务乡镇的指导、调度。

(二)强化试种推广。动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夏收粮油生产发展,通过以开发冬闲田地为发展布局,加大烟后玉米(主推品种:冬玉米“禾玉777”)种植项目补助政策的推广实施,并获成功。

(三)强化田间管理。县、乡(镇)两级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下乡,做好夏收粮油田间中耕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技术支撑,把实用技术转化到田间地头。

(四)强化防灾减灾。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针对冬季低温、冬春干旱等自然灾害,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分类施策,加强对小麦锈病、蚜虫,冬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防治。

(五)强化绩效考核。加大对全县各乡镇夏收粮油生产工作的绩效考评力度,对工作滞后的乡镇,除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外,与下一年度实施的农业项目相挂钩,作为安排农业项目的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