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乡镇概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当前页: 1/ 1 跳转至

【概况】 新华彝族苗族乡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北纬24°43′~24°59′,东经100°01′~100°12′之间,乡政府驻地海拔2180米,距县城108千米,与临沧市和大理州南北交接,东北与南涧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隔江相望,西与鲁史镇接壤,南与小湾镇相邻,全乡被“小湾百里长湖”所环抱,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辖区土地面积为339.53 平方千米,海拔在1241~2754米之间。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狭,山高谷深,峰大坡陡,全境为“三山、四凹、七面坡”,最低海拔白腊吾支岔江口1241米,最高海拔白腊金堂山2754米,立体气候明显。土壤以红、黄为主,植被多为云南松等针叶以及栎类、灌木等,森林面积30.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2%。全乡耕地面积54 117亩,其中水田2963亩,旱地51 154亩。

全乡辖文平、白腊、西密、瓦屋、沙帽、砚田、凤云、水源、紫微、新华、美华11个建制村,17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193户24 912人。域内住有汉、彝、苗、白、佤、傈僳、纳西等1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 879人,占总人口的71.77%,其中彝族人口最多,苗族人口次之。

【农业农村经济】 全面提升烤烟、核桃、粮食等传统优势产业,强化澳洲坚果、中草药、水产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均稳定粮食种植8.3万亩,实现产量1.8万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7万亩,良种推广4万亩,作物间套种3万亩,建立草地贪夜蛾监测点11个,累计防控面积2300亩,全面完成706.7亩杂交稻旱作和1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种植烤烟14537亩,在应对两次极端自然灾害后完成产量34427担,均价达30.18元/kg,实现产值5195.34万元;全年大牲畜存栏1.46万头,出栏3329头;生猪存栏3.17万头,出栏5.37万头;山绵羊存栏2.65万只,出栏1.12万只,畜牧业年产值达9000万元;做优核桃产业,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基地1.4万亩,建成核桃水洗果加工站2个,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凸显,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做大林下产业,种植红花、魔芋、龙胆草、重楼等11000余亩,成立文平村橄榄湾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瓦屋村瑞丰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美华村阿奴古旅游开发合作社,与凤庆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滇黄精种植,建设示范基地350亩,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财政与金融】2022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08亿元,同比增8.1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0元,同比增11.03%;完成招商引资2.7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7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2.5%;完成财政支出1640.69万元,同比增7.0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9亿元,同比增13.83%、贷款余额1.19亿元,同比增14.26%。

【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02.98万元完成新华乡紫微村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种植紫薇花1400株,细叶黄杨400株,播撒草籽1000㎡,改造苗族织布工艺保护传承室150㎡、大麻初加工坊35㎡、纺织机6台、公厕1个,建成氧化池2个、停车场1个。投资302.68万元稳步推进新华乡美华村奴古彝寨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投资860万元建设犀牛片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华片)项目,种植绿化树6000多株,绿化面积4600㎡,架设引水管道11公里并配套建设取水池,铺设健康步道4.5公里。投资140万元完成沙帽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投资70万元完成紫微希望小学附属工程和运动场建设项目。投资754.7万元建设砚田完小教学楼和新华中学男生宿舍楼。投资500多万元建成烤房90座、修缮烤房81座,开发瓦屋村、新华村、紫微村、砚田村新烟区600多亩。投资17万元实施沙帽村吉面组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投资91.5万元完成砚田村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6万元完成砚田村下八甲组、水源村七甲组、新华村把密片区农村饮水维修养护项目。

【绿美建设】始终把绿美建设作为创建美丽和谐宜居新华的突破口,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两违”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拆除复垦62宗5471.4㎡,完善手续8宗1570㎡。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新建及改造公厕65座,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747座,农村户厕覆盖率达95.14%。全面完成36个自然村44个氧化塘建设并投入使用,年内建成垃圾池5个,购买垃圾桶80个,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不断提升。扎实推进绿美建设工作,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2场次、“绿美爱心”捐赠活动84场次,筹集爱心捐款13.5万元,捐花捐绿1800多盆,群众投工投劳2500多人次。全面统筹推进绿美村庄示范点建设,种植黄冠菊4.2万株,建成绿美村庄6个。

【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守护好绿水青山。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走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路子。统筹推进环境治理工程,严把项目审批关,强化环保准入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长清河”行动,乡村两级河长开展巡河709次,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河道清理14场400余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检查18次,整改存在问题3个,清理河道垃圾1.9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粪污,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严格落实“林长制”,乡村两级林长及各村护林员累计开展巡林844次,依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年内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24起,开展破坏森林资源违法图斑核查6批次802个,有效恢复178个,整改率100%,绿色生态屏障不断筑牢。投资260万元完成砚田街场滑坡治理项目,区域性滑坡治理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增强。

【乡村振兴】 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深化“一平台、三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新识别监测对象6户17人,消除风险1户6人。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APP,安装使用4398人,提出申请并办结171件,办结率100%。817户脱贫户加入11家专业合作社,绑定3家企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组织群众全脱产进校园培训7期159人,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加强。持续推进紫微村大松林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美华村阿奴古县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2022年美华村、紫微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巩固提升“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全面完成11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注册个体户193个、企业80户、个转企9户。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1个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沙帽村、瓦屋村、西密村、白腊村成立片区党建联盟,构建片区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成功与云南漾江文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经营性收入增收16万元以上。

【文化与乡村旅游】 坚持以精神文明教育人、鼓舞人,进一步发挥文化在各项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全乡文化事业有新发展。以服务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而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结合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和文化从事人员的文化素质情况,聘用10名兼职人员和1名公益岗人员为文化辅导员,建成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并免费开放。大力弘扬苗族文化,依托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在紫微村建苗文化传承馆1个、展览室4个、加工坊1个、广场1个,培育苗语师傅20人,组织“传帮带”活动4场次,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市级非遗项目10项。

立足底蕴深厚的彝苗民族文化,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以乡驻地为依托,以紫微村的苗族文化为重点,将旅游与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旅游文化产业;以小湾电站的建成为契机,着力抓好澜沧江百里长湖民族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展示“游百里长湖、品深水江鱼、赏民族文化”的彝苗文化,努力把新华打造为独具一格的“魅力乡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育旅游新产品,加快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变。同时,结合新华的资源禀赋,挖掘与传承好民族民俗文化,紧抓全省“滇西一体化”机遇,加快融入“滇西南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把凤庆作为丽江大理旅游圈和滇西旅游圈连接点,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着力打造云南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大好机遇,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乡域以“一心、一村、一廊、多点”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为脉络,构建新华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走廊。

【社会生活】始终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28.37万元,兑付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9.48万元。社会保障有效覆盖,稳步推进“两保”收缴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635人,参保率99.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合22615人,参合率95%。纳入低保878户1342人,特困救助供养103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6人,困难群众31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47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37人,高龄老人保健补助441人,累计发放各类民生资金606.17万元。新华乡敬老院投入运营,集中供养特困老人37人。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发放计生补助资金45.24万元。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已建成的新华乡公墓、西密村公墓覆盖区严格执行殡葬改革政策,申报丧葬补助144份。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整组工作,适龄青年兵役登记133人,输送兵员6名,发放退役军人政策优待资金49.17万元。

【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全乡下辖初级中学1所,中心学校3所,独立建制幼儿园1所,共12个校点,有教职工192人,学生2993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上学年度全乡中小学综合评价位居全县第三名。教育系统基建在建项目2个,投资754.7万元,建筑面积3246平方米,其中砚田完小教学楼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华中学男生宿舍楼预计2023学年上学期竣工。乡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惠及人民群众。 乡卫生院占地面积 2033 平方米,建筑面积 1743 平方米,医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投资5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万元购置乡卫生院医疗设备,目前购置设备有全生化自动分析仪、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仪、阴道镜、纳龙心电图机及臭氧治疗仪、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洗胃机等设备。全乡有卫生技术人员46人(编内人员23人),村卫生室11个,配备村医16名,卫生员2名,床位31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

【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乡共有党的基层组织41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29个,党小组91个。有党员1030名,其中,预备党员17名,占党员总数的1.65%;女党员214名,占党员总数的20.78 %;少数民族党员731名,占党员总数的70.97%;35岁及以下的党员270名,占党员总数的26.21%;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137名,占党员总数的13.30%。全乡共有村“四职”干部44名,其中党员42名(含预备党员1名)。

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8场次720人次。始终将开展“三比三看”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全面完成41个基层党组织年度组织生活会和“三比三看”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建设,落实“三比三看”长效机制20条措施,深化“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实践,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工作机制,党委制定并办结民生实事计划4件,领导班子成员制定并办结“为民办实事清单”20件。认真组织开展“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实践活动,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活动,民主测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名,考察上报“星级好支书”2名。开展季度“找错、认错、改错”,机关党员、村“四职”干部找错、认错、改错181件并整改销号,切实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工作实效。建立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推动村级组织规范高效运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费日等制度,全面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力度。突出抓好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规矩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担当精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期300余人,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冬春训4期600余人次,党务工作者培训1期30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2期45人。吸收中共预备党员15名,预备党员转正22名,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成立沙帽·中华黑惠江域跨州(市)联村党建联盟和4个沿江村联村党建联盟,共同融入澜沧江绿色经济带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将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切实推动责任和压力传导到位。围绕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等案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3场次,党政主要领导围绕中心工作集体谈话3场次,班子成员上廉政党课11场次,开展专项督查20余次,向全乡党员干部发送廉政提醒短信700余条。处置问题线索30件,失实澄清1件,给予开除党籍4人,党内警告处分3人,党员除名2人,批评教育7人,全乡通报2人。

【基层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划分网格828个,设立各级网格长754人,全面抓好宗教治理、民族团结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因时因势落实疫情防控策略,高度关注重点群体,果断处置11·16疫情事件。持续推行信访积案包保责任制和综治维稳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命案防控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轮50场次,办结县级以上信访件13件,化解矛盾纠纷105起,消除命案隐患15件。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增强社会法治意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及禁毒防艾工作,巩固“无邪教乡镇”创建成果,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健全完善特殊人群、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安全生产】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群众监督”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积极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项目的监管,严抓路检路查,规范船舶营运,确保道路及水上交通安全。年内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7次,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18次,制定整改措施25条。与全乡11个村民委员会、5个企业、3所中心校1所中学、7个码头渡口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安全责任书》等相关安全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同时,督促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台账,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利用安全生产“七进”、“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宣传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悬挂横幅2幅,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队伍人员工作能力,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