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乡镇概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当前页: 1/ 1 跳转至

鲁史镇位于临沧市最北端,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州巍山县为界,距凤庆县城82公里,是江北“两乡一镇”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全镇国土面积318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委员会,206个村民小组,8327户26674人。境内山多坝少,最高海拔2970米,最低海拔1241米,年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均气温15.1摄氏度,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87%。2023年末,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6.10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22亿元,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18412元。

鲁史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是目前全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5月茶马古道鲁史段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鲁史古镇古集自然村、沿河塘房自然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6年鲁史镇老议山自然村、先锋自然村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7年6月列入云南省10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开始创建特色小镇,2019年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评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镇。2020年6月,鲁史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023年11月通过国家卫生乡镇省级评估。

鲁史古镇基本情况。鲁史古镇于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是目前全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鲁史古镇核心区古集自然村于2012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3年3月茶马古道鲁史段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月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级旅游景区。

鲁史历史演革 鲁史,原称阿鲁司,又称阿禄司,源于彝语,意为“小城镇”。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万历二十六年,明朝廷在此设“阿鲁司巡检”,辟为街场,距今400多年历史。清朝年间,增设阿鲁巡检司,清朝末年转音为“鲁史”。民国2年(1913年)民国政府在鲁史设区团,是顺宁府(县)设于凤庆江北的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青龙桥建成后,交通条件改善,过往鲁史马帮商旅与日俱增,鲁史成为顺宁通省驿道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成就了茶马古道最为辉煌的时刻。

1950年鲁史先后设第一区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区公所、镇人民政府。并曾改称为红旗乡跃进人民公社、汇江区、汇江人民公社。诗礼片区于1962年8月划出,新华片区于1970年1月划出,永新片区于1972年12月划出。2005年11月,原永新彝族乡并入鲁史镇。

鲁史茶马古道 据《云南通志》记载,鲁史古驿道开辟于唐宋,兴盛于元成宗大德年间,距今已近七百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鲁史即为顺宁通往蒙化〔今巍山〕、下关、昆明的必经之路,古驿道南北横贯其境,并设铺司传递官方公文。《顺宁县志》载,以鲁史为中心,南路由鲁史至金马、松林塘、青龙桥、新村至县城,一直南下至临沧、思茅(今普洱)、西双版纳,达东南亚国家;北路经犀牛出县城,经巍山、大理,东至省城,北上丽江、西藏,达印度等国家。1693年,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沿古茶道来到鲁史,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蹑冈头,有百家纷冈而居,是为阿禄司”。1927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艾芜南行时,与马帮结伴,经过云南驿、鲁史、保山等地到达缅甸。历史上,经过鲁史古镇的古茶道主要有三条:凤庆(顺宁)一鲁史一巍山(蒙化)—下关(大理))一丽江一中甸一西藏;凤庆(顺宁)一鲁史一巍山(蒙化) —下关(大理)一昆明—省外;大理一下关一巍山(蒙化)一鲁史—凤庆(顺宁)一镇康一耿马一缅甸。

鲁史镇境内茶马古道,从巍山县牛街乡——犀牛站(宿站)——勐家桥——鲁史站(宿站)——塘房——金马站(宿站)——青龙桥——小湾镇新村站——达凤庆站(宿站)。目前,鲁史境内仍保留着犀牛太平寺、古镇楼梯街、沿河塘房、金马老街子等古茶道遗址。随着历史不断变迁,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古茶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古茶道的动人故事。抗战时期,茶马古道成为国际救援中国的一条生命线,突破了日军的重重封锁,将救援物资不断运送至内地,为抗战做出了积极页献。历史的印记始终没有被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所遗忘。

鲁史古镇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