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凤庆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乡镇概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当前页: 1/ 1 跳转至

小湾镇原名马街彝族乡,位于凤庆县城东部,沿澜沧江南岸而居,距县城50公里,1993年撤乡建镇更名小湾镇,2003年,为支援和服务小湾电站建设,政府驻地从马街村迁至小湾村江边自然村。全镇辖正义、蕨菜、箐中、小湾、温泉、桂花、锦秀、华峰、三水、梅竹、春光、马街12个村,有184个村民小组7392户27865人。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49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6.38%,其中彝族人口占比达64.13%。

2024年,小湾镇完成大小春粮食播种4.1万亩,产量9952吨、产值3804.94万元。完成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创建2.5万亩,核桃投产面积达13.06万亩,实现干果产量1.25万吨、产值1.9亿元。创建滇红茶原料核心基地1000亩,茶园种植面积达3.41万亩,实现产量4299吨、产值1.79亿元。茶园种植面积3.41万亩,实现茶叶产量4199吨、产值1.68亿元。完成临沧坚果提质增效800亩,坚果种植面积达2.07万亩、实现产量122.4吨、产值342.7万元。种植冬苞谷、甜脆豌豆、红花、冬季蔬菜等产业6400亩,实现产值1700万元。种植佛手柑、东魁杨梅、樱桃等各类特色水果500余亩,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发展林下中草药2150亩,实现产值360余万元。种植红花油茶2309亩。出栏猪牛羊等4.41万头,实现产值1.45亿元。完成烤烟栽种4100亩,产量11000担、产值1752.7万元。2024年,小湾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6.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万元,同比增长7.65%。

美丽小湾,一条大江蜿蜒而过。澜沧江从北向南过境小湾18.7公里,小湾电站矗立高峡深谷。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上有名的大型水电站,有已建成的世界最高双曲拱坝,业内有“世界最大看三峡,世界最难看小湾”的美称。早可观沧江晨雾,夜可观沧江明珠,江宽水深,两岸连山,浮光掠影,水天一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小湾镇、小湾东镇、小湾电厂企地三方精诚合作,凝聚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和谐共荣”的新时代“小湾精神”。

传奇小湾,一棵茶树历经千年。小湾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锦秀茶尊树高10.6米,树冠南北11.5米,东西11.3米,根径1.84米,树围5.84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锦秀茶尊一枝独秀,万株古茶“众星捧之”。境内已探明古茶树3000多亩,分布在全镇1800米海拔以上区域,仅锦秀茶尊周围现已挂牌保护的直径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树就有800多株。2015年4月,锦秀茶尊被授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热情小湾,一片沃土神奇美丽。小湾镇海拔在987米至2804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503毫米,日照长,霜期短,全年无霜期300多天,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境内河流密布,水源充足,在海拔2600米左右分别有蓄水量366万立方米的黄草坝水库和蓄水量116万立方米的干沙坝水库,境内森林植被茂密,覆盖率达75%以上。可谓“茶尊颐养三千年,锦山秀水密林间;白墙青瓦农家乐,自在养生莫等闲”,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开放小湾,一条铁路承载梦想。大临铁路穿境而过,半隧半桥”的独特设计国内唯一,是一座脱贫攻坚帮扶建设的乡村振兴站。一座小站通全国,深山美景引客来。小湾东站的开通,不仅方便周边群众就医、就学、就业,也吸引来更多外地游客,进一步凸显小湾的区位优势,助力小湾迈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承载了小湾人民三千年腾飞的梦想。

幸福小湾,一封回信鼓舞四方。小湾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濮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小湾各族人民沐浴党的光辉、感受党的关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福祉不断加强,各项产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小湾面貌焕然一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小湾人民亦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与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唱响新时代的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