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凤庆
《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节选游顺宁段)徐宏祖己卯(1639年)八月初一日,余自小猎彝东下山。猎彝者,即石甸北松子山北曲之脉,其脊度大石头而北接天生桥,其东垂之岭,与枯柯山东西相夹。永昌之水,出洞而南流,其中开坞,南北长四十里,此其西界之岭头也。有大小二猎彝寨,大猎彝在北岭,小猎彝在南岭,相去五里,皆枯柯之属。自大石头分岭为界,东为顺宁,西为永昌,至此已入顺宁界八里矣。然余忆永昌旧志,枯柯阿思郎皆二十八寨之属,今询土人,业虽永昌之产,而地实隶顺宁,岂顺宁设流后畀之耶?又忆《一统志》《永昌志》二者,皆谓永昌之水东入峡口,出枯柯而东下澜沧。余按《姚关图说》,...
日期:2025-04-25文章来源:凤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浏览:72
10月8日以来,凤庆县融媒体中心通过精心筹备和认真拍摄制作,在“凤庆视点”推出《“融”我带您“霞客”行——徐霞客在云南临沧凤庆十二日(9集)》。作品以大旅行家徐霞客进入凤庆到离开凤庆为时间脉络,用短视频的形式分期回顾了徐霞客在凤庆十二日的所见、所闻,紧密结合《徐霞客游记》对凤庆山川水文、物产风俗等记录,重现了徐霞客在凤庆走过的旅程。同时,运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380多年来凤庆的发展变化。作品在凤庆县融媒体中心的抖音号、快手号、公众号上播出后,被“学习强国”云南省平台、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端采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凤庆县徐霞客研究会的会员们也纷纷发表感...
日期:2024-10-21文章来源:县徐霞客研究会浏览:32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值此2024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凤庆县徐霞客研究会组织开展了“重走霞客路·探寻百抖茶”系列活动,以此纪念徐霞客游历凤庆(顺宁)385周年。9月16日中午,参加活动的人员统一着装在县政协机关大院集中,进行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大家乘车来到凤小路岔上寨村民委员会路口,开始了第一阶段的“重走霞客路”徒步活动。来自凤庆县徐霞客研究会、凤庆县滇红茶文化研究会、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凤庆县滇红茶产业联盟企业代表等46名队员,沿着385年前农历8月14日这天,徐霞客跟随马帮走过的茶马古道痕迹徒步前行,途经董扁村的三岔河→红木村→杨家窝→塘报营小...
日期:2024-09-20文章来源:凤庆县徐霞客研究会浏览:327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塘房,希望通过大家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茶马古道上的小村庄。”6月8日,临沧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之“探寻茶马古道,传承文化遗产”在鲁史镇举行,鲁史镇塘房村村民邓世华向参与活动的人们发出热情邀请。(活动现场黄建林周海玲图)塘房是昔日茶马古道“顺下线”上必经的村子,是茶马古道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有凤庆县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驿道。按照古时“三里设哨、三哨设塘”“哨塘相望,烟雾为信”的传递信息方法,塘房村恰巧处在“三哨设塘”的地方。如今的塘房村,房屋仍然保持以石条为基、垒石为墙、青石板为顶的传统建筑风格,是临沧市全国低...
日期:2024-06-13文章来源:文旅头条浏览:238
涂惠芳(1934~1950),女,顺宁县太平镇(凤庆县城)人,是奔赴延军投身革命的徐克性的次女。7岁入太平小学读书,1947年考入顺宁县立初中。从小受父亲徐克性的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早已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她痛恨国民党无官不贪的腐败政治,同情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初中时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民》的作文中写到:“当今的社会是暗无天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她经常阅读进步书籍,立志革命,班内同学在背后叫她“小共产党”。1950年1月经考试被县工委干训班招收为学员,其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2月参加县工委工作组到锡腊(营盘)宣传革命,发动群众...
日期:2024-01-12文章来源:临沧市政府网站群浏览:3057
罗稷南,原名陈强华,号小航,1898年出生于凤庆县城来凤街书香门第之家。幼读私塾,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少有壮志,追求进步。小学就读于顺宁高等小学堂(今凤城完全小学)。1914年,小学毕业的罗稷南徒步到大理应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的云南省立大理第二中学。罗稷南学习勤奋,善于思考,考试成绩总是名列班上第一名,深受师生欢迎。当时,《新青年》所宣传的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开始席卷云南。这些爱国进步思想通过老师、报刊和亲属的灌输,风华正茂的罗稷南开始接受新思想。1918年秋,罗稷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大理中学,返回家乡。他舅父准备为他张罗婚事。早已...
日期:2021-11-11文章来源:浏览:666
赵又新(1881~1920),原名复祥,字凤喈。先世从南京随军入滇,在顺宁鲁史落籍。其父赵德周,迁居县城来凤街。赵复祥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少有大志。光绪三十年(1904)秋,赵复祥与顾品珍、唐继尧、叶基、李根源等30余人,毅然东渡日本留学,进东京振武学校。光绪三十一年,与云南同学杨振鸣、罗佩金等40余人,率先加入孙中山在东京组织的同盟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回国,先后授任讲武堂教官、七十五标教练官。武昌起义后,率队反正,被推为统领,后又投奔江西督军李烈钧,先后任都督府顾问,水上警察厅厅长,赣军第二师第五旅旅长,湖口起义失利,潜返云南,为...
日期:2021-03-19文章来源:浏览:642
“滇红”,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以它独具有形美色艳而驰名中外。每当我看到或听到国内外报刊杂志各界人士称颂“滇红”的时候,我总禁不得思潮奔涌,仿佛回到了创制"滇红”的那些岁月。友人每每向我询问“滇红”是怎样创制出来的,我总无暇作答。现我已年过八旬了,想在生前奉答友人,了此一愿,以不负诸友一片盛情矣。从1938年秋至1941年秋,创制“滇红”经历了调查、创制、建厂成批生产三个阶级。一、调查。“七.七”抗战开始不久,我被疏散离开祁门茶叶改良场。1938年春,应旧中国中茶公司寿景伟、吴觉农先生电邀到汉口参加该公司工作,任技术专员,搞茶叶产销技术工作,同年...
日期:2020-09-16文章来源:浏览:821
凤庆人杰地灵,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滇西文献名邦之美称,红龟山文笔塔便是凤庆极具代表的古迹之一。文笔塔,可以说是凤庆的大门。它高耸地竖立在进入凤庆的公路旁,百年如一日,静静地守望着来来往往的游子。文笔塔下面赫然写着——世界滇红之乡。文笔塔为凤庆著名景点之一,也是凤庆县的主要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塔的正面,刻有“高挹奎光”四个横额大字,并镶嵌有石碑志两块,塔尖的三角形架上安放着铜铸宝鼎,宝鼎上插一钢鞭,像极了笔头。远远看去,文笔塔凌空拔地而起,犹如一支巨大的文笔挺立于大地之间,笔尖剑指苍穹,呼光唤影,孤高迷离,婷婷伟岸,彰显着一种笔破长空的非凡气度。“文官提笔...
日期:2020-06-30文章来源:浏览:439
冯绍裘(1900—1987),字艳群,湖南衡阳人,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毕业,滇红茶创始人,凤庆茶厂首任厂长。“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铜像民国27年(1938),祁门等出口茶产地相继沦陷,中国茶叶公司为开辟新的茶叶出口厂区,电邀被流散离开祁门茶叶改良场的冯绍裘,到汉口负责茶叶产销技术工作,8月迁重庆,9月中旬到云南,几经曲折,由下关步行到顺宁,已是秋末初冬时节。冯绍裘看到凤山茶树成林、芽壮叶肥、白毫浓密,对这种云南大叶种茶很感兴趣,第二天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鲜叶5千多克,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各500多克,两个茶样,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其汤色、香味匀为...
日期:2020-06-05文章来源:浏览:734
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诞辰日,凤庆县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在文庙举行己亥年祭孔大典,祭奠先哲、缅怀圣人,引领茶乡儿女继承儒文化的精华,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建设美好茶乡,打造儒文化品牌,促进全县文化旅游的兴起和繁荣。上午十点,随着铿锵有力的三段鼓声,伴着郎朗的《论语》诵读,前来参加祭孔大典的各位嘉宾从朝天门缓缓行至文庙门前。在所有参拜人员正衣冠、主祭官和嘉宾行盥手礼以后,祭孔大典正式开始。参拜人员在孔子圣像香案前肃立观看了瘗(yì)毛血、敬香、迎神、初献、亚献、终献等祭孔典礼。终献结束后,在县委副书记杨青的带领下,县级机关代表、教师代表、企业代表、凤山...
日期:2019-09-29文章来源:浏览:1747395
金秋结硕果,滇红美名扬。历经三千二百年风雨的“锦秀茶尊”见证着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见证着茶乡大地翻天覆地的巨变。9月22日,世界滇红之乡凤庆迎来了四方宾客,欢聚在吉祥之地——“天下茶尊·滇红凤庆”,用茶人特有的方式觐拜“锦秀茶尊”。、据了解,“锦秀茶尊”是中华茶文化传播的活化石,是人类最早栽培茶树的历史见证,经有关专家推断,“锦秀茶尊”树龄高达3200多年,是重要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是茶文化的根和源,它的发现证明了凤庆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中心地带。2015年,“锦秀茶尊”因为其树高10.06米,胸径1.85米,胸围5.84米,树幅东西11.3米,南北11....
日期:2019-09-24文章来源:浏览:315